第七章 好景常在(第2/4頁)

主戰和主和派爭吵不休,亂成一團。太宗不勝其煩,猛然一拍龍案,怒道:“凡敢膽再聲稱放棄上京者,一律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眾人見太宗龍意已決,也就不再多說。待各地兵馬增援到上京之時,已然過了月余。上京被金國和蒙古兵馬重重包圍,苦苦支撐,死傷無數。

援兵一到,太宗意欲開門迎戰,群臣苦勸無用,只好追隨太宗出城迎敵。太宗不顧千金之軀,沖鋒在前,軍心大振,擊退聯軍三百裏。

太宗大喜,想要一鼓作氣,將金蒙聯軍蕩平。此時兵馬疲憊,已然沒有再戰之力,太宗卻一意孤行,繼續前行。結果在熱河中了埋伏,被金蒙二十萬聯軍包圍,太宗率兵力戰三天三夜,所帶三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才得以逃出生天。

回到上京之後才發現,太宗後背中了一箭。不久之後,箭傷復發,太宗病死在上京。遵照太宗遺命,太宗遺體安葬在上京,不回東京。終太宗一生,雖有殺兄繼位的嫌疑,卻也出生入死征戰無數,為大夏版圖的擴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戰死沙場,死也要葬身上京,可見他作為人君,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臻宗繼位之後,並未北上征戰,他一生只做了兩件大事,勸學詩是為其一,其二,定都上京。

在無數人的反對聲中,臻宗執意定都上京,將東京作為陪都,取名臨安,寓意臨時安置君臨即安之意。大夏定都上京,將黃河以北至上京的一千五百裏的大好江山牢牢掌控在大夏手中。。

臻宗傳位給夏縝。

夏縝就是當今聖上,他十歲即位,現今已經在位三十年。作為可以和漢武帝相提並論的明君,夏縝仁義兼備,在位期間,南征北戰,奠定了今日的大夏版圖,不但將白山黑水之地盡數納入大夏版圖,還將西北、漠北也收歸大夏。他更有遠見卓識的是,還大開海禁,先後設立了廣州、杭州、泉州等市舶司,開展海上貿易,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讓大夏精美的瓷器、茶葉以及絲綢遠銷南海諸國。

正是夏縝在位三十年間,大夏國力蒸蒸日上,四海臣服,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放眼宇內,大夏是為第一強國!不少外國使團來到大夏之後,嘆為觀止,甚至個別小國王子寧願留大夏甘當大夏一小民,也不想回國當王子。

夏縝雖征戰無數,勞民傷財,卻和漢武帝大有不同的是,他本人十分節儉。正是因此,大夏才沒有如當年漢武帝征戰之時一樣耗盡國庫。又因大夏鼓勵經商,再有港口貿易十分繁榮,稅收豐足,大夏並未因為征戰而衰弱,反倒由於版圖的擴大,實力節節上升。

“當今聖上仁厚純良,可惜好景不常在,現今年事已高,卻膝下無子,誰來繼承皇位,事關國家社稷安危。且聖上龍體欠安,已經有些時日了,久治不愈……”

夏縝雖一生文成武就,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是為最大憾事。李鼎善手搖折扇,輕抿一口建茶,喟嘆一聲,目光落在了茶蓋之上。茶蓋的邊緣之處,有一行不易察覺的小字,是蠅頭小楷——好景常在。

李鼎善的目光又穿過窗戶看向了茶肆外面飄蕩的茶幡,茶幡迎風飄揚,陽光正好,映照得紅色茶幡格外鮮艷醒目。

茶幡上四個隸書大字——好景常在。

好景常在茶肆是上京最負盛名的一家連鎖茶肆,只在上京一地,就至少有百十家之多,若是整個大夏境內,怕是上千家不止。據說不只大夏境內有連鎖經營,在周邊附屬國以及南海諸國,也有店面。

“皇上病重?”肖葭一身素衣打扮,又戴了帽子,坐在角落裏,若不是刻意留意,幾乎無人認出她是女子,她把玩手中的茶杯,目光在杯底的“好景常在”四個字上停留許久,“皇上是太宗一支,太宗一支傳到皇上之時,人丁不旺,倒是太祖一支枝繁葉茂。大王爺、四王爺和五王爺,都是太祖後人,只有皇上和三王爺,是太宗之後。是從幾個王爺之中選一人繼位,還是另有謀算,就看皇上的心意了。”

又想起了夏祥,肖葭臉頰微紅,將頭扭到一邊,不讓李鼎善看到她的窘態:“算算時間,夏祥也該進京了,是半路上出了什麽差錯,還是被哪家娘子看上,入贅了?聽說好景常在的幕後之人是一個絕色女子,爹爹,夏祥進京之後,不想知道好景常在也不可能,客棧、酒樓、茶肆,好景常在無所不在,他說不定會和好景常在的幕後女子有了交集。”

“哈哈哈哈,葭兒,你……”李鼎善放聲大笑,女子心思果然細膩,能想到諸多巧合,無非是擔心夏祥一入上京繁花之地,亂花入眼,會迷失其中,只不過肖葭的猜測也太有想象力了,且不說好景常在幕後的女子是什麽來歷,只說她操控了如此龐大的產業就說明她絕非等閑之輩,必定非富即貴,先不說她和夏祥是否有緣相識,退一萬步講,縱使她和夏祥認識又能怎樣?她未必相中夏祥而夏祥也不一定喜歡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