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平民食品麻豆腐

於老師輕輕扣響門環:“成師傅,成師傅?”

真四眼井麻豆腐當年是在周汝明手裏出名,不過這門手藝傳給徒弟後,也就改名換姓變為成家的手藝,這讓周棟想起了懷良人開的玩笑。

“老周,見到好姑娘就快點下手、爭取早點把她變成你老婆,給你生個大胖兒子,不然以後你這手藝還不得改姓了?

究竟是姓潘呢還是姓蘇呢?周愛國倒是不錯,和你是同姓,跟你兒子似的。”

院門打開,站門裏的是個五十左右的中年人,頭發已經半白,精氣神倒是挺像年輕人的,望著郭於兩位老師呵呵一笑:“來啦?”

“來了來了,成師傅您今天可是辛苦了。”

“說不上辛苦,今天剛好我心情好,就做回麻豆腐,不然祖上傳下的手藝早晚都要荒廢了。”

成師傅看看周棟跟申青雄:“這兩位年輕人就是您二位請的客人?事先說明啊,今天沒別的,就準備了麻豆腐,這東西是菜也是飯,吃好吃飽應該沒問題。

可幾位要是想七個碟子八個碗的,那還是出門左拐上大道,奔‘華粹居’去,那裏的菜色多,大廚也多,想吃什麽沒有啊?”

“這位成師傅可以啊!”

申青雄眼睛一亮,成師傅看似無理的說話反倒讓他更是期待,

在隊伍上的時候他最喜歡的就是刺頭兒兵,這位成師傅一看就是有刺頭兒的潛質,這種人多半都是有本事的,沒本事才會唯唯諾諾、生怕他人不喜。

“有麻豆腐就行啊!”

於老師道:“咱們不就是沖著王師傅的麻豆腐來的嘛?要吃燒花鴨我們直接奔便宜坊多好?

我來介紹下啊成師傅,這位就是當今華夏勤行大名鼎鼎的青年宗師、白案之王,香江美食大賽上奪得至尊金醬的周棟周主廚。”

“聽說過,年輕有為,可比我強太多了,

四位裏面請吧,各種食材都準備好了,不過這麻豆腐得現炒,各位稍等片刻。”

成師傅把周棟他們讓進小院,比起老京都常見的四合院,這個院子顯得狹長,北面南面的寬度都不合適建房,所以只有三間東房,西墻上有一間靠建的廚房,上面原本還有磚頭砌的煙囪,如今也被堵住了,估計是因為環保要求,京都五環內根本不可能再用柴火做飯了。

院中有一大一小兩棵香椿樹,和一棵石榴樹,西角靠廚房的位置有一個四眼水井,看井台蘚跡斑斑,看來也是有些年頭兒了。

“這井不錯,現在還有甜水出,其實要不是為了這口井,我怕是也早就搬走了,

老伴兒走得早,丫頭每次來都催著我去住新買的樓房,呵呵……”

跟很多人一樣,成師傅也是喜歡誇獎兒女孝順,聽他的話應該是有一個孝順的女兒。

眾人落座後,成師傅端來茶水和幾瓶最普通不過的牛欄二鍋頭,據說吃麻豆腐就是配這二鍋頭才最好,太金貴的酒配麻豆腐這種‘賤食’,那就跟扛著金鋤頭去耕地一樣,怎麽都是別扭。

周棟對此也是頗為認同的,飲食搭配的學問可大了,普通的酒配平民美食才是相得益彰、一加一大於二,喝著82年拉菲吃油炸臭豆腐那就是不對味,什麽拉菲也會變成泔水味兒。

說麻豆腐是平民食物是一點沒錯,這種美食其實就是做豆汁時的‘下角料’。

麻豆腐可不是豆腐,是用發酵後的豆汁用火燒開,用布過濾後流下去的是可以入口的豆汁,而布上面留下的一層薄薄綠皮就是麻豆腐。

由於經過了發酵,這玩意兒與豆汁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酸香味,老京都人嗜好豆汁,自然也特別愛吃麻豆腐,就跟紹興人愛吃炸臭豆腐一樣。

不過比起外地人喝了就會罵娘的豆汁,麻豆腐的地域兼容性相對就好了許多,尤其是經過周汝明周師傅的改良,稱得上‘南北能吃、無分京客’,就是說哪怕你不是京都人,也能愛上真四眼井的麻豆腐。

而改良的關鍵所在,就在其中的兩味主要輔料,一是羊尾巴油,二是‘野雞脖兒’。

所有的動物油中,以綿羊油為上佳,而綿羊油中,又以羊尾巴油為最佳,中醫裏講羊油味甘、性溫、無毒,有補虛、潤燥、祛風、化毒的作用,而且不似豬油那般厚膩,比植物油更易被人體降解,絕對的健康食品。

炒麻豆腐的時候,可不是把綿羊尾真的煉成油,而是煉成一個個比油渣略大的丁塊,入鍋跟麻豆腐一同炒,炒到五成熟的時候,下雪裏紅,黃醬開始走味兒。

到了出鍋的關鍵時刻,才放入紫色根兒的‘野雞脖’嫩韭菜,還不能用韭菜葉子,用的是根葉之間的那一點點莖脖兒,迅速翻動幾下,這道美食就算成了,得趁熱吃才好,而且還能解酒,要不怎麽得配二鍋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