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渦輪進化(第2/3頁)

第二條路就是采用電力來驅動渦輪,也就是俗稱的電動渦輪增壓技術。跟雙渦輪技術相比,這個設想直接將小渦輪變成了電力驅動。

我們都知道渦輪增壓發動機需要依靠自身排出的廢氣來驅動渦輪轉速,而渦輪遲滯效應就是一開始發動機在低速下廢氣排放量不足,而導致沒有足夠廢氣來驅動渦輪。

如果采用電機驅動渦輪的話,那麽就不用在意廢氣排放量多寡,而能時刻穩定提供足夠的轉速。

在發動機較低轉速時,廢氣渦輪和電動渦輪共同工作,以提高發動機動力輸出水平,在發動機較高轉速時,發動機排出的廢氣足以驅動廢氣渦輪,此時廢氣渦輪就可單獨工作,電動渦輪可停止轉動以節約電能。

這個方案的難點在於當今傳統汽車采用電壓都是12V電氣系統,而電動渦輪需要的電力功率至少在3倍以上,這樣要對全車電氣系統做出革命性的顛覆,要將電氣系統從12V上升到36V乃至48V之上。

此番設想獲得不少人支持,就因為中華集團在電動汽車上已經走在所有巨頭之前,將新能源汽車獲得的技術成果可以無縫銜接在傳統汽車領域。

對別人來說需要二選一的問題,對韓首富來說並不存在,他打定主意對兩大方案都重金投入,讓市場來選擇何種解決方案。

因此,在中華汽車研究院便成立了雙渦輪和電渦輪兩大技術團隊,他們將在內部開啟新一輪的競爭。

為了保持組織活力,除了外在壓力之外,保持內部存在良性競爭也是聰明管理者必須要做到的舉措,這些在中華集團都得到了貫徹落實。

好比CVT和AT變速器,內燃機和新能源技術,中華和華夏品牌,乃至轎車“秦”和SUV“唐”之間……都會存在看不見的競爭,以此來推動各自發展。

正是有了韓皓的掌舵,中華集團龐大組織之間才不會形成內鬥,而保持著良性的競爭態勢,源源不斷湧現出各種技術創新和成果超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從小學生就開始接觸的口號,凝聚著無數人的教訓,而中華集團卻將其學以致用。

每年在由國家汽車主管部門主辦的“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上,中華集團都是收獲一、二等獎的大戶,幾乎呈現著壟斷姿態。今年不出所料,2.0T渦輪發動機也將是折桂之選。

如此景象也是韓皓堅持每年將公司總收入的10%全部投入研發領域的收獲和獎賞,天道酬勤可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要知道2010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預算破紀錄達到了400億,超過國內所有車企研發費用加起來的總數,也就是說中華集團以一敵百,當之無愧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領頭羊。

不過今年中華集團更進一步,從部委獎項提高到了國家獎項,也正式圓了韓皓的一個夢想。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央官方認可的中國最高技術獎項,分為五大類獎項,對象包括個人和組織。其中針對個人每年評選的“最高科學技術獎”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評選出兩位功勛卓著的學術泰鬥級人物,最高獎金為800萬元人民幣,是媒體們追逐的熱點。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之中,有唯一針對單位組織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能獲得如此殊榮的都是各行各業的翹楚。

當年中華集團的CVT變速器攻關項目,雖然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的一等獎,但在評選層次更高的國家級獎項上,只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二等獎,與一等獎失之交臂。

這也成為韓皓乃至許多中華集團技術研發人員的心中之痛,盡管在汽車行業做到了第一,但放在全國領域看卻只能屈居次席。

1個特等獎,10個一等獎以及20個二等獎,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中具有分量的獎項。

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集團再次獲得工信部的推薦,《中國新能源汽車工程(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入圍了最後大獎的角逐。

當接到工信部的老朋友,即現任副部長苗於瑋的電話,韓皓才真正意識到中華集團再次創造了新的神話。

“恭喜啊——特等獎!

連我也跟著沾光了,這是你們中華集團,也是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的驕傲——”

每年所有報送項目中的最高王者,只有一個特等獎名額,今天卻落到了中華集團頭上。

“你該不會是拿我開玩笑吧?”

聽到特等獎三個字,久經戰陣的韓皓暈乎乎地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歷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都是國內耳熟能詳的超級工程,好比載人航天、東風導彈、殲十飛機、青藏鐵路、繞月探測……

當年中華CVT變速器項目僅獲得二等獎,而特等獎就是東風31導彈系統,號稱國之重器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