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洋為中用(第2/2頁)

因此,新改進的6AT還得吸取4AT的經驗,繼續針對性做出進一步改進。

在實驗室,韓皓觀看了搭載6AT+1.8T動力組合的台架試驗。

從電腦屏顯示的數據看,該款6AT沒能解決頓挫問題,換擋的瞬時油耗過高,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現在國際車企開始大規模普及6AT,誰能拿出更好的產品誰就將暫時領先半步。

非常明顯,中華集團雖然通過收購即將掌握6AT技術,但跟國際巨頭相比應該算是位列該領域最後一名。

“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吃透技術,6AT我們可以晚一些上市,未來到8AT普及的時候再超越他們。”

雖然新能源是趨勢,但當前主流依舊是內燃機的天下。作為內燃機的核心搭档技術,自動變速器依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

韓皓看了不算成功的台架試驗後,在現場為包括戴維斯在內的研發團隊鼓勁。

令他欣慰的是,跟6AT量產研發蹣跚而行不同,8AT的理論驗證取得非常不錯進展。

在6AT基礎上對8AT的前瞻性研究,已經尋找到合適的設計制造方案,三維設計和二維圖紙已完成,很快就會在計算機系統進行虛擬論證。一旦通過的話,就可以進入工程化開發、制作樣機模式,真正開啟中華集團8AT的研發新征程。

順利的話,3個月後8AT的A樣機就將正式面市,從理論進入實踐階段。接下來還有B、C、D樣機,以及耐久性台架試驗和實地十萬公裏路試等,一切順利的話,3年後自主8AT就能小規模裝車上路。

這樣的成績,對中國汽車廠家來說的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壯舉。但中華集團現在的對手已經不再是國內車企,而是國際上的汽車巨頭。

豐田於2007年就采用愛信8AT用在了自家雷克薩斯旗艦車型之上,而寶馬7系也剛完成了采埃孚8AT的進化之旅。可以說在傳統動力領域,中華集團跟國際領先巨頭之間依舊存在3到5年時間的差距。

幸好8AT還無法大規模普及,只是極小部分用在了品牌旗艦車型身上,這給了中華集團追趕的時間。

世界上只有兩個公司攻克了8AT技術,分別是愛信和采埃孚,韓皓希望中華集團能成為第三名,超越同樣拼命研發這項技術的美韓兩大汽車強國。

依照技術互換協議,中華汽車得到了路虎的四驅越野底盤技術,該項技術很快被應用於由新加入設計師張凡主導的“A計劃”旗艦SUV身上。

有了路虎的四驅底盤技術,原本困擾技術團隊多時的仿制豐田陸地巡洋艦底盤後產生的難題被逐一解決或跳過。底盤你可以完全照抄,但一加上自己的動力系統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現在有了路虎的技術,給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可以知其所以然來跟自己的動力系統調配改進。

可以說,路虎技術的引進,將A計劃完成的時間點往前推進了三分之一,並且還不用擔心技術和可靠性問題。“淩雲之翼”設計語言的旗艦型SUV面世時間已經進入按日倒數計算階段,很快會成為中華集團新的拳頭產品。

而路虎也得到了中華汽車的渦輪發動機技術方案,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原本韓皓打算由中華集團直接提供動力系統供路虎使用,但這遭到了路虎管理層的反對,他們更希望在原有發動機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研究深化,將新發動機打上路虎研發的標簽。

於是在獲得了中華汽車提供的1.8T渦輪發動機技術後,路虎開始在此基礎上進行2.0T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同時他們還要求福特分享V6發動機技術,雙方共同研究3.0T發動機的新產品。

因此分享V6發動機技術也被臨時列入跟出售沃爾沃的談判之中,中華集團要求福特汽車繼續履行對路虎、沃爾沃的動力供貨責任。

要知道在V6領域,中華集團處於相對空白,公司動力系統都是立足L4四缸發動機開展。如果跟福特聯合開發的話,將會補上中華集團欠缺的版圖。

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將其匯聚到自主研發進程之中,從而實現追趕超越,這是韓皓當前采取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