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2/2頁)

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沙塵暴新聞,韓皓也心知這是由於人類過度侵占大自然資源導致的報復。

“你先去探路,我有空也一起去看看。十年栽樹,百年治沙,荒漠化可不好治理。

不過事在人為,咱們當年也是在沒人看好下把中華集團做了起來,說不定治沙方面又能殺出一條血路。”

既然淩雲智帶了頭,韓皓也打算加入,對他來說億萬身家來自社會,用於回報社會也是必然。

治沙需要大筆資金,他可以在其中承擔一些,探索中國治沙的明路。

在一汽總部,淩雲智見到了不少熟面孔,但更多是新面孔。這些年一汽也在快速擴張,新老交替明顯,同齡人早已經退休,他發現自己無意間已經成為汽車界的元老。

自不用說,淩雲智往那一站,就連一汽新任老總徐一立也淪為配角,他就是有如此強大的個人氣場。

當初淩雲智在一汽抓生產時,徐一立還是他手下的兵。從名字可以看出,徐一立也是一汽子弟,他是在一汽建立之年出生,便取了“一立”名字。作為根正苗紅的廠二代,他獲得前任老總竺天峰的大力推薦,才獲得晉升此職位。

自然在就任後,徐一立繼續竺天峰定下的“紅旗復興計劃”,為此不惜廣開言路邀請各路專家幫忙指點論證。

“應該善於利用一汽合資多年的經驗,把外方提供的技術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專利……”

“紅旗品牌家喻戶曉,一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保持高端豪華品牌形象之際,要大力發展新車型如SUV這樣深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

會議室內大家暢所欲言,各有道理,為紅旗的復興提供各種思路。

“淩老,您是在座資歷最老,又長期在一線工作取得好成績,肯定能為紅旗復興提出好建議。”

看到淩雲智一言不發,主持會議的一汽老總徐一立主動點將道。

“我看復興紅旗,關鍵還在於人。

一汽不缺傑出人才,但缺乏他們可以發揮的舞台。

什麽時候一汽內部能少那些雜七雜八的場外幹擾,能者上庸者下,留住人才並尊重人才,紅旗的復興就指日可待。”

淩雲智不像其他人糾結於技術層面,而是直指根源,沒有留什麽情面。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汽從來不缺品牌,不缺資金,也不缺聰明人。

當年一汽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風氣已經消失大半,這其中某些領導同志應該負主要責任。

這次要搞好紅旗品牌,不但下面的人要選好,上面的人一樣要靠譜,不然紅旗項目會成為肥肉,花了大價錢還是搞出四不像東西。

我在江州那麽遠都聽到許多一汽許多亂七八糟聲音,想必一直在一汽工作的各位不會是燈下黑。不把那些依附在一汽身上吞食的蛀蟲處理掉,他們就永遠是紅旗品牌的威脅。

坦率說,我聽到‘紅旗復興計劃’是非常高興,估計許多一汽人都我心情一樣。希望這次徐總能不辜負我們大家的期望,切切實實為一汽幹一番事業,拿出當年在北大荒上白手起家排除萬難建立一汽的精神,真正讓紅旗重新飄揚在中國大地上。”

淩雲智還是留了一些余地,話中所指沒有都說明白。

靠山吃山,靠廠吃廠,一汽內部可是悄悄誕生了不少關系戶“富翁”。連自己這樣的外人都能知曉,淩雲智相信徐一立不會不知情。

他希望借此機會,激勵一汽新老總徐一立掃除障礙,又想做事又想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

“淩老講得非常好,非常透徹。我們今後必須要把人才放在工作中重要位置……”

臉上沒有表情變化,徐一立待淩雲智講完,馬上接著話題說開去,算是避免了會場上的尷尬。

這就是中華集團和一汽集團不同所在,淩雲智可以馬上開除降職處理不合格的幹部,但徐一立卻不得不考慮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經常是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

跟竺天峰相比,徐一立缺乏魄力,鎮不住一汽內部各股蠢蠢欲動的勢力。

紅旗品牌的復興,看來並不會一撮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