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幾經波折

“據傳格力要低價賣身?”

“為何民族品牌熱衷攀洋親,格力空調即將改姓美?”

……

國內媒體很快大規模報道格力即將被低價出售的消息,引發社會輿論強烈關注。

地方政府要賣格力,不是不可以,只是售價才9億,是不是太過便宜了呢?還有未經董事會討論,大股東就擅自決定把公司賣給美國開利,是不是侵犯了中小股東權益?出售的對象為何限定是美國人,國內企業願意出更高價卻拿不到入場券?

一連串的質問,確實把海珠市政府置於火堆中烤,不過他們學起了鴕鳥戰術保持沉默,並不回應任何采訪要求。

本來想跟美國開利簽署協議後再對外公布,沒想到在臨門一腳前消息泄露,引來全國媒體的關注,這讓海珠市政府很是惱火。

這個姓董的女人真是不好惹,她在用自己能找到的任何方式來抗爭這次出售格力,尤其敢到省政府告狀更是讓海珠市政府方面深感被動。

對媒體冷漠,但並不代表對上級不重視。

為了應對省裏可能到來的詢問,海珠市方面已經提前準備匯報材料,把出售格力的理由一一列出。總而言之,就是跟全球制冷第一的開利公司合作,能帶來資金和新技術,協助格力更上一層樓。

事情鬧大,格力頓時成為全國輿論關注的焦點。

之前國企改革有從靚女先嫁的慣例,但伴隨時間的流逝,這種為了招商引資不顧企業自身發展意願的做法,開始引來許多批評之聲。不少原本經營紅火的企業,在對外出售後,國產品牌被封存,外國品牌通過收購來消滅自己在中國的競爭對手。這其實違背了當時國企出嫁的意願,反而從側面助紂為虐,幫忙外資掃平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還有許多企業出售後,一樣經營不善面臨倒閉,新飛冰箱就是典型例子。外資頭上耀眼的光環正在不斷消退,有識之士越發提出自己的反思之音。

輿論大戰中,除了國有資產流失討論之外,中國品牌的概念再次被提起。

在中國市場上生產銷售的外國或合資品牌算不算中國品牌,我們還需要不需要自主掌控的民族品牌?

有人提出國際化背景下,只要在中國生產、銷售並向政府依法納稅,就是中國品牌。

反對者則認為這不過是國外品牌在中國的馬甲,只有自主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的品牌,才是真正意義上中國品牌。

如果放任國外品牌在國內攻城略地,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把國內市場拱手讓給外資,將來中國可能成為經濟上殖民地,供國外商品輸出和傾銷。

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中國發展已經沒有參照物,只能依靠自己來一步步探索。這樣在媒體上公開辯論,總體而言對國家是好事,畢竟真理越辯越明嘛。

在爭論到高峰時,韓皓到訪格力集團又給這場辯論提高了熱度,作為國內不可忽視的企業家領袖,他的一舉一動倍受矚目。

董奇珍親自充當講解員,帶領韓皓走訪了格力工廠,並帶他參觀了格力一向神秘的研發機構。

裏面確實有一個項目組正在對汽車空調進行研究攻關,期望能把家用空調技術轉移到汽車之上。

“中國有3億多家庭,未來可能會有3億多輛汽車的需求。我們現在考慮進入汽車空調領域,也是為了今後考慮。一台空調用個10年時間不成問題,但一輛汽車6年時間可能就會更換,對比而言車用空調市場大有作為。”

在談及為何看好汽車空調時,董奇珍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國內現在汽車空調市場基本掌握在國外品牌手中,法雷奧、德爾福、電裝、三電等巨頭幾乎壟斷了市場,中華集團的車用空調也大都采購它們產品。

如果跟格力聯合研發汽車空調的話,符合韓皓對扶持自主汽車零部件品牌發展的戰略,還能收獲一個強力的幫手。

格力的研發機構跟中華集團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設備都有所差距,但通過親身考察,韓皓見到了格力發展的誠意。一旦雙方合作的話,很可能會形成強強聯合的效應。

“中華集團和格力電器可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有意聯合進軍汽車空調業務,另外中華集團有意戰略投資格力電器!”

爆炸性的報道隨即在媒體中流傳開來,雖然雙方沒有正式對外宣布,但對這則流言卻不予置否。

在格力要被出售傳言籠罩下,韓皓此次到訪格力集團,被許多人認為是親自替董奇珍站台。

格力管理層跟地方政府間的矛盾不是新聞,這次首富韓皓公然站台,其中意味深長。

不過,海珠市政府也出面接待了韓皓的到訪,市長還向他介紹了當地投資環境。雙方進行了一次閉門會議,沒有對外公布,但會談內容很快就在內部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