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亞攻略

辭別胡一鳴後,韓皓登上了飛往印度的私人飛機。

本次總理訪印,帶去了多達400人的工商界代表團,這實際上也是中國資本對外輸出的一種體現。

總理可以搭乘自己的專機,但工商界人士們就得自己掏錢包想辦法抵達印度,對比而言韓皓有自己的私人飛機可是舒服多了。

盡管中印兩國曾因為邊界問題有過矛盾,但同屬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又是國土相連的鄰居,合作要比對抗更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看到鄰居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正邁開大步伐追趕西方發達國家,這讓經常被拿來和中國比較的印度深感焦慮。

以莫迪為代表的改革派呼籲印度跟隨中國步伐,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吸引外資前來當地投資,以此推動印度國內經濟發展。

印度新任總理辛格也是打著經濟改革名義上台,作為國大黨代表,他跟在野黨——人民黨的政治明星莫迪屬於不同政治陣營。

但在經濟改革,發展國內經濟的大政方針上,兩個人看法一致。

因此,辛格欣然答應跟中國總理一起出席中印最大的合作項目——塔塔中華的開業儀式,這個項目位於莫迪的政治地盤之內。

要發展經濟,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要跟上。

作為經常電力緊缺的國家,印度這次將接受中國電力技術的援助,雙方有意達成數十億美金的電力合作協議。

但在此之前,直接投資高達5億美金的中華集團,就是在印投資最大的中國企業。這也是國際資本少有在印度的大手筆投資,畢竟中國才是全世界資本青睞的聖地,因為在華投資回報率驚人。

落後地區要發展工業,需要資本的力量,沒有硬通貨的錢你無法在國際上購買資源和設備。

好比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必須動用緊缺的外匯儲備來購買各種重工業進口設備,光是一個寶鋼就可以把我們的外匯掏空。你拿人民幣到國際市場,賣家都不認這個貨幣,只要美金這樣的硬通貨。說白了,就是人民幣沒有國力背書,無法成為國際等價交換物。

沒錢在國際上購買大型重工業設備,自己也制造不出來,望山興嘆想要發展工業只是一場夢。

這也是為何我們中國一直宣傳招商引資,除了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之外,還要吸引外來資本落戶投資,源源不斷把全球美金投入中國的工業化建設當中。成為世界工廠,外商投入1美元,賺走了10美元,但中國也憑借招商引資迅速發展經濟,解決就業和完成工業化建設。仔細算賬,外商賺了,但中國人更賺。

盡管擁有廣袤的國土和龐大的人力資源,但印度依靠本國資本實在無力發展,不難理解為何印度如此渴望國際資本前來投資。

這裏有一個小悖論要說明,就是中國本身就需要資本投資,為何還放任中華集團到國外投資呢?為何不把這筆錢留在中國繼續發展,這樣一進一出可是10億美金的窟窿。

要知道盡管中國外貿源源不斷賺取外匯,但在中國實行外匯管制,動輒5億美金的投資金額可是得經由分管中央領導點頭才可以外流。

“一是國內汽車市場相對飽和,你們赴印投資是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二是中華集團這些年幹得不錯,國家對你們走出去戰略比較有信心,加上每年外匯增加金額超過2000億,有底氣放水流出一部分。三是代表中國資本在海外試水,看看能否總結出相關經驗推廣。四嘛,就是維護中印雙方的國家關系,你們在印度做得越成功,對我們國家形象宣傳越好。”

當天跟胡一鳴交談時,他就明明白白說出了中華集團獲得在印投資一路綠燈的原因。

中國需要資本流入,但伴隨經濟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中國資本,也會有對外擴張的內驅動力,畢竟要想成為全球化公司就意味著資本走出國門。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TCL赴歐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以及中華集團出海在印大規模投資輸出摩托車、汽車,都是中國資本擴張的體現。

以往美國的工商界代表團總是跟隨總統出訪,把美國資本輸出到任何一個可以獲得豐厚回報的國家。現在,跟隨國家首長出訪的中國企業家日漸增多,中國資本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展露頭角。

不過跟西方國家都是私人資本投資不同,在中國往往都是國有資本唱大戲,好比這次國家電網公司、三峽集團就有意跟印度達成幾十億美金的電力合作協議。中國人在水電壩和遠程輸電網絡建設上,可是實踐出真知有豐富的經驗供印方參考。

中國建造了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以及西電東輸工程初步投入使用,足以證明中國人在水電領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