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顧氏跌倒

在2004年夏天,中國經濟理論界還曾發生了一次大爭論,被譽為“郎顧之爭”不見硝煙的戰役,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這次爭論圍繞的中心就是產權改革,尤其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所有權改革。

一位海歸學者郎先平在媒體上發布文章,公開質問國內著名電器企業科龍集團改制出售是“國退民進的狂歡”,給國家和集體帶來巨額損失,屬於公開賤賣國有資產的行為。他猶如一個高聲喇叭般,對國進民退過程中,私人和地方政府聯合暗箱操作,導致國有資產大幅度流失進行公開質疑。

剛通過資本運作把科龍集團收入囊中的顧初君,認為自己是通過正當手段完成了產權轉移,現在一下子成為反面標靶實在冤枉,在媒體上跟郎先平展開了公開論戰。

雙方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尋找幫手,你方唱罷我登台,在媒體上引發了一次中國經濟學界大規模的論戰。

要知道,國資流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普通民眾,都對其十分關注。

“郎顧之爭”點燃了導火索,意外引爆了一場全民大爭論。

賤賣國資、MBO、產權交易等一下子成為社會熱點,尤其國有資產流失讓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叫停了許多存疑的產權改革計劃,還要求地方政府對公眾質疑的交易進行重新梳理審核。

進入2005年後,這次大爭論開始進一步發酵,引發了三輪沖擊波。

首先是春蘭集團宣布永遠終止MBO計劃。

作為中國家電曾經的領軍者,在美的、海爾等企業紛紛通過MBO完成產權明晰改革後,春蘭依舊受困於此不得前進半分。

距離上一次被叫停MBO計劃後,春蘭管理層低調修改,力爭拋出新一版的MBO方案。沒想到好不容易熬到時機成熟起色,又迎來新一輪“郎顧之爭”風波。之前作為MBO反面典型的春蘭集團再次暴露在公眾眼光之中,不得不黯然宣布停止MBO計劃。

連續兩次MBO不成功,給春蘭集團上下帶來難以估計的心理創傷。大批骨幹紛紛離職,奔赴更有前途的其他競爭對手處。

春蘭這個家電先行者,也逐漸被海爾、美的乃至格力超過,成為一個落寞的旁觀者。

其次是健力寶集團發生人事地震。

之前被譽為是商界天才的張洋入主健力寶後,沒有能發揮任何點石成金的魔力,跟他號稱自己具有不可描述特異功能大相徑庭。

從新飲料第5季,到白酒、汽車、房地產,再到足球俱樂部以及資本運作,張洋任性般的操作把健力寶掏空,集團實際負債超過30億人民幣陷入資不抵債境地。吹噓打造世界第三大可樂的泡沫,短時間般被吹曝。更別提曾經喊出要成為中國新首富的口號,已經成為街談巷議的笑料。

這個時候,地方政府才發現所謂的張洋,只不過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資本玩家。就連收購健力寶的資本,都是通過高息拆解而來,用傳統話來說,他就是一個十足的騙子。

張洋想通過上市成功洗白自己,鼓吹各種概念,沒想到健力寶連連虧損,證監會根本就不會放其通過。

經營企業需要天賦,本來如果專注搞好健力寶這個飲料,不會導致如此境地。但張洋朝反方向一頓瞎折騰,越是動作大死得越快。

作為地方政府財政支柱,短短幾年健力寶就成為資不抵債的大窟窿,這讓地方官員難以接受,趁著國家要求重新審核國企轉讓東風,2005年3月份再次出手接管了健力寶集團。

與此同時,身為罪魁禍首,張洋也被當地警方抓捕,以職務侵占和挪用資金罪名投入了監獄。

而健力寶,則再次面臨被出售的命運!

最後一輪沖擊波正是“郎顧之爭”的主角之一顧初君。

在國家審計署介入下,他收購科龍的交易被認定為不合法,產權轉讓存在瑕疵。

過去幾年,他運用地方政府急於出手虧損國企的心態,大肆擴張並購,遊走在灰色邊緣的操作,也一起暴露在陽光之下。

並購科龍,讓顧初君嘗到了甜頭,他由一位不入流的企業家頓時成為國內財經界的明星。

於是他繼續高杠杆並購,以承諾在當地巨額投資之名,利用科龍這個融資平台,相繼拿下美菱電器、亞星客車、襄軸重工這三大上市公司大股東之位,一手打造了顧氏商業帝國。

在審計署火眼金星下,科龍集團被爆出超過75億問題資金,顧初君大肆挪用超過35億元的公司資產用以並購,導致科龍虧損超過30億的大窟窿。

同樣在3月份,顧初君被警方帶走,以職務侵占和挪用資金罪名逮捕,他所建立的顧氏商業帝國就此轟塌。

有意味的是,張洋和顧初君被關在同一家看守所,因為健力寶和科龍屬於同一個地級市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