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兩油之爭

在排放座談會上,除了政府監管部門和廣大車企之外,還有第三方人員列席,他們同樣跟尾氣排放息息相關。

燃油的質量關系著排放量的達標,因此中石化、中石油也派人旁聽了會議,他們也領到了要改善汽油、柴油排放標準的任務。

當年為了加入WTO破除壟斷,以及提升超大型國企的競爭力,在打擊成品油走私見效後,原本全國統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被強制拆分。以黃河為界,北方成立中石油,而南方成立中石化。

中央政府運用行政力量拆分兩個同分量的對手,以此來促進競爭,解決大型國企臃腫低效的弊端,也借機表達中國加入WTO的誠意。這樣的思路,在不久後的電信行業同等上演,移動、電信、聯通三分天下。

作為國家要求掌握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行業,中石化、中石油被廣大老百姓通稱為兩桶油。他們是央企中的親兒子,每年貢獻了大量稅收、就業,屬於同行中的佼佼者。兩桶油無論在中央,還是地方,憑借影響力基本能夠橫著走。

不過在座談會間歇,中石化的代表首先接到了命令,要求他邀請中華集團的韓皓到總部參觀交流,以此洽談雙方進一步的合作。

隨後,中石油的代表也得到同樣的指令,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攔住韓皓,邀請其直接跟集團高層會談。

當座談會結束之際,兩桶油的代表同時走到韓皓的面前,向他表達了邀請的誠意。

能讓眼界一直高於頂的兩桶油,低聲下氣來邀請,這立即引發了全場與會人士的關注。

“方老弟,本著先到先得原則,韓總可是我們中石化首先邀請的貴賓,他明天的行程我們已經安排好了。”

“蔣兄,這話你就說得不地道了。我們可是同時現身,沒有先後之分。何況,到底明天行程如何安排,還得韓總自己說得算。”

……

韓皓也沒想到,兩桶油的人竟然當著大夥的面,夾槍帶棒吵起來,就為了自己的行程安排。

這可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竟然能讓兩桶油為中華集團吵了起來。

到底這是為什麽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前些天,中華集團正式放出了一則消息,打算尋求第三方合作,成立合資油品公司。

以中華“秦”、“唐”,還有華夏宏光為首的三劍客,再加上QQ、華夏之光、華夏皮卡等老功臣的集體發力,預計2004年中華集團的銷量將沖擊百萬輛。

隨著小型SUV“宋”的亮相,以及後續公布的其他新車型研發,外界對中華集團的發展寄予了厚望。

從券商機構分析師一致給出買入的結論,以及公司股價在不斷攀升就能知道,市場對中華集團的未來很是樂觀。

“跟其他自主品牌相比,中華汽車研究院將近7000人的團隊是他們無可比擬的財富。

在車市寒冬裏,中華集團一枝獨秀,足以說明他們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從我們調研看,許多消費者在談及自主品牌購買意向時,第一念頭就是中華集團的產品,這說明市場對其高度認可。

預計伴隨新車型不斷投放,中華集團進入新的細分領域,後期成長空間非常樂觀。”

一份券商的分析報告在網上廣為流傳,推動了中華集團股價的上漲。

在可見的未來幾年時間,中華集團的銷量將會突破百萬,並且保持可觀的增速。

眾所周知,發動機需要潤滑油才能正常工作,機油是每輛車都必須購買的消耗品。以一輛車每次更換4L機油為例,一百萬輛汽車規模就是400萬升,大約等於3200噸機油規模。

每輛新車下線前,都會灌滿機油、防凍液等必備油品,這筆數字加在一起核算可不得了。另外,機油銷售中,4S店以及品牌經銷店可是主要渠道,消費者更換機油時會更青睞使用廠家推薦的品牌。

因此,直接跟主機廠合作是國內外油品公司的最佳選擇。

像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國外大牌早就找上門打算跟中華集團合作,推出合資品牌油品,例如冠名“中華美孚”機油為主打,以求打入這個中國自主品牌的渠道。

盡管中華集團跟美孚有合作,現在許多新車的裝車油都使用了美孚產品,但是在原廠專屬機油上,韓皓一直沒有答應他們的申請。

國外品牌看到的市場前景,自然國內品牌也知曉,中石化、中石油作為國內兩大油品集團,他們也想在汽油、柴油之外,建立自己的潤滑油品牌。中石化的“長城”,和中石油剛整合組建的“昆侖”,就是國內潤滑油品牌的領軍者。

中華集團終於宣布準備和第三方合作,那麽兩桶油自然不會錯失這樣的好機會。

趁韓皓在京剛參加排放座談會之際,兩桶油的高層邀請韓皓見面,就是洽談和中華集團合作推出原廠油品牌的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