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簸箕飯

鼓藏隊一共由十四個人組成,其中蘆笙頭穿著黃衣,上面還有多種刺繡,遠看像穿著一件龍袍。

加上帶著紅色的大頭巾,晃眼一看就跟正服上朝的滿清皇帝似的。

蘆笙頭手拿芭茅草和鈴鐺,在前面邊跳邊晃動,踩著舞步帶隊。

在他後面,是七個穿著被百鳥衣長衫的盛裝的男子。

他們每人吹著一個大蘆笙,大蘆笙和平日裏的樂器蘆笙也大不相同。

長度足足高達三米,下邊是長長的細竹管並在一起構成的變音裝置,頂端還套著個粗竹管,應該是擴音裝置。

吹著的曲調也和平常大不一樣,老癟爺說這是一種叫做“給略”的調子。

這七個男子的頭飾比較奇怪,紅色的頭巾上釘著一個圍著腦袋繞上半圈的漂亮銀牌,銀牌上很多榴蓮刺一樣的突起小錐形,看起來像是古代將領標志的遺留。

但是下邊又掛著一排小細鈴,隨著舞蹈動作細細作響,似乎又有點女性化。這種搭配,讓李君閣感覺非常的古怪。

這八個人轉著圈跳,在他們中間的,則是六個穿著用藍靛染就的衣服的人,其中一個舉著鼓藏旗,另外四個在吹芒筒,還有一個敲打著木鼓。

在蘆笙隊圍著圈跳的時候,外圍還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放鐵炮。

這種鐵炮是一個朝天的鐵管,放炮人現場將炸藥塞進鐵管裏點燃,聲音超級大,要是不留神沒注意靠近了些鐵定會被這炮聲震得耳朵都嗡嗡作響。

李君閣感覺每次鐵炮一放,似乎連阿音家的木樓都被震得抖動。

蘆笙隊每吹完一次,妮媽媽,歐奶奶,阿音,還有家裏的親戚們有的便拿著大盆,夾起裏邊的肉,往吹蘆笙隊以及圍觀的人的嘴裏喂,還有的則拿來米酒,用對半開小葫蘆舀著喂大家喝。

在育爺爺家外面的小平地踩吹完蘆笙,蘆笙隊又遊寨吹舞,據說每個家門口都要吹到。

這支蘆笙隊是專門的班子,四裏八鄉很出名的那種,現在是小場面,因此大師傅沒有帶頭,而是由徒弟當蘆笙頭。

現在他要保留體力,後天的拉牛旋塘大儀式,才是他發揮作用的關鍵時候。

李君閣覺得這場蘆笙更像一場驗收儀式,或者是試運行,不太正式,充其量是蘆笙隊一場演練和展示。

十四號的晚上也幾乎沒有什麽大的儀式,更像是一些青年人們的自由活動。就是大家自動集合在遊方場一起跳跳蘆笙。

阿音,阿代都身著盛裝,加入到了跳舞的行列裏,按老癟爺的說法,這叫跳“姑娘蘆笙”。

和白天所跳蘆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有姑娘參加,為的是談情說愛和娛樂,大家一起交流感情。

一聽這個李君閣立馬也加入了進去,把阿音看得緊緊的,交流感情可以的,不過先沖我來!

一場蘆笙舞跳到月亮上坡,人群才三三兩兩散去。

李君閣牽著阿音的手往回走,才發現寨子裏的路好窄。

轉念一想不可能是路變窄了,便向一直在他身邊擔任民俗顧問的老癟爺打聽,寨子裏這次一共來了多少人。

老癟爺笑得都不行了:“你這女婿當得還真是大套!別家的女婿都忙裏忙外的,就你任事兒不管,連多少家客人都不知道。”

李君閣笑道:“規矩不熟悉,不是不想幹,是怕幹錯了犯忌諱。”

老癟爺一手背在後邊優哉遊哉地往前走,一手伸出,張開五個手指搖了搖:“老把寨自己就請了這個數。”

李君閣說道:“五戶?應該不止吧?”

老癟爺笑道:“這麽看不起自家爺爺啊?五十!戶數!按人算得小兩百人!”

李君閣大吃一驚:“家裏住得下?”

老癟爺笑道:“都是血親,實在不行就勻唄,不過也不好勻,平均一家估計也有五六十號人。”

“好在我們不計較住處,隨便哪屋子擠一擠就行,都不用睡床。哈哈哈哈……”

李君閣說道:“我就說怎麽這麽多人!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民宿的接待能力了!”

老癟爺說道:“開玩笑,五十三年重開的大祭,誰不想來參加?現在整個下司寨,都是來不了的老頭老太太們,但凡能來的,杵著拐杖都趕過來了。”

回到家裏,除了育爺爺還在守祭壇,幾個寨老輪換著陪他說話,大家都已經歇下了。

果然,堂屋裏橫七豎八都躺滿了人。

育爺爺精神還不錯,見到李君閣他們回來,微笑著說道:“給你們留了一間屋子,你們也早點去休息吧,這幾天就別計較條件了。”

李君閣笑道:“其實不用的,我們在山裏守老大老二的時候,什麽地方不能將就。”

育爺爺還有心情逗趣:“這也是大家的意思,大家心裏你可是山神托世,有點特殊待遇是應該的,去吧,明天還要準備簸箕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