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迎接(第2/2頁)

當時這一版只印了六十四部賞賜功臣,現在老伯帶回來這套,雖然是影印本,但是勝在原汁原味,全須全尾。

這部書雖然是煌煌巨著,但是當年陳夢雷蔣廷錫編纂的時候,手裏邊資源有限,還接觸不到圓明園的《永樂大典》和清宮內府秘藏。而且從開編到初編結束,僅用了六年,即使後來康熙下令增輯,到雍正四年急著推出,也就十來年時間。

因此其中精力不足審校不清,各地方志水平不一,節選資料未標出處年代……諸般混亂使得書中交代不清錯漏缺失的地方數不勝數。

一萬零四十卷,六千一百零九部,一點六億字的《古今圖書集成》,可謂是浩如煙海。

於是老伯一輩子就只做了一件事,寫考證,《古今圖書集成考異》,考證圖書裏諸般資料的出處,謬誤,矛盾,爭議,一項項抽絲剝繭,旁征博引,撥亂反正。

幾十年下來,光《考異》就寫了上千冊,冊數堪比《古今圖書集成》的十分之一卷數強,字數累計上億,幾乎與原著相當,可以說是當今研究《古今圖書集成》的第一人,網絡媒體一貫喜歡好噱頭博眼球,鬧哄哄地將他傳揚成當世大儒。

在這樣的成就面前,其它對老伯人品的質疑,諸如不服從組織,加入他國國籍,丟下父母幾十年不顧,甚至是娶外國人的攻擊,都顯得黯然失色。

老伯從來沒有為當年的行為辯白過,不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有一大幫的粉絲跳起來捍衛。

李老當年要是不出去,以那個時候的國內環境,能堅持做自己?能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能寫出《考異》這等汗牛充棟的巨著?

與其留在國內成天和一幫門外漢撕逼扯皮受打壓,不如出去踏踏實實做文章搞研究,幾十年後再來比過!

到今天,在國人開始反省當年的混亂思潮的時候,在大家需要重新尋找精神寄托的時候,老伯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回來了,給國人注入了一針實實在在的強心劑。

傳文續脈,緒理歸源,在這偉大的成就面前,非議有,不過絕不是主流。

杜甫那詩怎麽說的來著?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不過這些東西都被留在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老伯將歷年來所有的資料文獻都捐贈了出去,交給李君閣的只有一個移動硬盤,說道:“皮娃,什麽都沒帶回來,這裏邊就裝著老伯的一輩子,現在就交給你了。”

李君閣只感覺這東西燙手:“不敢不敢,這東西先在我這裏保存著,等以後交給Alice和Shirly吧……”

老伯微微一笑,也不接這話,看了看廣場四周:“景致又不一樣了啊……那裏就是二賢廟?”

李君閣笑道:“鄉親們迷信,說二賢廟要挨著祠堂才好躲雷。為這倆妖精的平安,他們也算是操碎了心了。”

老伯大笑:“哈哈哈這到底是誰保佑誰呢?這思路好,這也算是將心比心,禮尚往來了!”

Shirly又跳出來詆毀:“爺爺李家溝的鄉親們幹什麽你都說好!這個在中國古代應該叫‘淫祀’吧?飭風氣,絕淫祀,毀浮屠,不應該是古代讀書人的己任嗎?我可是讀到過好多古代讀書人,上任時下車伊始,就砸掉當地那些神神怪怪的崇拜物的。”

老伯笑道:“Shirly你這就是讀書不透,崇拜那也得看是哪種。如果是出於恐懼和壓力,老百姓因為害怕報復不得已而為之的崇拜,那只會給人心帶來黑暗和憂怖,我們當然砸之無疑。”

“可如果是出於真心喜愛,就沒必要了。”

“這倆妖精從來沒有給李家溝人帶來過壓力和恐懼,一說起來都是憨厚善良,和藹可親,傳說裏也從來沒有害過人。蛤蟆精不說了,那是敬老尊賢,佑護鄉裏的楷模;老團魚被家和尚一坑幾百年,還是一樣的憨厚老實?所以他們帶給我們的只有歡樂,鄉親們在用平等的態度和他們相處,這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是寵愛,我不認為有問題。”

李君閣就對Shirly笑道:“看到沒?都是文人,這就是通達和迂腐的區別。”

轉頭又狐疑地看著老伯邁進祠堂的背影,這文人心裏頭彎彎繞多得很,老伯剛剛說的什麽不是崇拜反而是寵愛那種話,是不是在影射自己?是不是把自己比喻成爬行類和兩棲類?算不算罵人不帶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