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苗娃學詩(第2/2頁)

王美嫻說:“是宋代葛天民的,四祖祖說他的詩清新可愛,還有一首‘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然後問這景致我們李家溝什麽時候什麽地方能看到,我說清明前後在匏瓜湖就能見到,四祖祖還誇了我呢……咦?二皮叔你又不知道?”

李君閣滿臉通紅:“美嫻,為什麽要說又呢……全唐詩十萬首,二皮叔都沒學全,何況其它朝代的……不奇怪,不奇怪的……”

王美嫻說道:“那你為什麽要臉紅?”

李君閣尷尬極了:“美嫻,聊天是一門藝術,有個技巧叫‘看破不說破’,你知道不?你這樣老揭二皮叔的底,我們這天就聊不下去了……”

牽著王美嫻的手從村民活動中心出來,李君閣腦門子上汗都出來了。四爺爺當真是信手拈來因材施教,苗娃也能輕松搞定,自己這前浪,感覺離被這些後浪拍死不遠了。

送美嫻去了祠堂,現在家裏娃子和苗娃同吃同學,除了阿裏木單獨家裏送飯,其余的都是久長居送過來的。

閑下來無事,李君閣邊去忘憂谷看高手殺豬。

屠宰場已經走上了正軌。

苗娃始終不願意承認這裏是豬場,總是固執地說這裏是種肉和收割肉的地方。

不符合自然之道,感覺無愛。

不過李君閣信奉儒門,想的是怎麽讓大家吃上肉的問題,道釋兩家自然和因果那一套,對他一點壓力都沒有。

老康和老範在一邊指導操作。

這裏的豬都是從小享受到到大的,每天準點播放輕音樂,環境清潔好吃好睡,一句話就是好吃好睡多長肉。

每天還要跟隨這音樂在通道內溜達散步,都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不過今天待宰的豬,它們散步的通道出口,改向了低頻高壓通道式電麻機。

然後被一一放倒,掛起來送到第一道工序那裏。

周光華身穿全套操作服,扶住豬脖子,小尖刀快速一點,豬脖子上鮮血飚出,流入到下方不銹鋼水槽裏被送走。

接下來電動燙毛,送入分解流水線,去頭,去蹄,去白臟,紅臟,然後分片,整修,最後送入冷庫,經過十二小時零度到四度的溫控冷凍,豬肉達到最佳風味,這才是冷鮮肉。

冷鮮肉就可直接上市了,不過如果是小包裝,那就還要去冷藏車間進行分割,包裝。

李君閣饒有興致地在一旁觀看,這批豬點完,周光華又轉到了冷藏車間。

這裏是一個新車間,要將昨晚的冷鮮肉進行分割。

衣服也需要更換成另外一套無菌操作服。

兩人在更衣室換衣服,周光華這才注意到李君閣:“喲,兄弟你是來實習的?”

李君閣笑道:“周大哥是吧?看你點紅的手法,讓人嘆為觀止啊。”

周光華笑道:“我師傅是徐功偉,當年夾川肉聯廠鼎鼎有名的徐一刀,當過全國人大代表的。師傅當年年富力強的時候,那點紅手藝才叫人嘆為觀止。”

說完自己也有些小得意:“不過接下來的手藝,他就不如我了。”

換好衣服走進車間,周光華拖來一個板車,準備將幾片整豬丟上去。

李君閣趕緊說道:“這個我來,我力氣大。”

將豬拉到不銹鋼操作台上,李君閣開始觀摩周光華分解修整。

操作台不止他一個人,其余幾個工人也在那裏解肉。

不過別人解了精裝部位還得上稱修整,周光華卻少了這道工序,解下來的肉塊按不同的部位品相直接分別丟到身邊幾個籃子裏。

李君閣說道:“周師傅,這批精裝肉要出口德國的,這重量誤差上是有要求的。”

都不用周光華說話,旁邊的工人就笑道:“質檢員最喜歡的就是周大哥了,都不用打回來改刀,刀刀準!”

庖丁解牛什麽概念,李君閣現在是有了直觀的體會了。

幹凈果斷,不到十分鐘,半扇豬就給解得支離破碎。

周光華拿手拍著解下來的後腿:“好肉啊,多少年不見的好肉啊。”

李君閣問道:“周師傅,怎麽看出來是好肉?”

周光華說道:“咦?小兄弟你還不趕緊去幹活?這裏除了基本工資,別的都是按件計的,幹得多得得多。”

李君閣笑道:“本來還以為自己技術可以,跟您一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還得觀摩觀摩,磨刀不誤砍柴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