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竹竿(二)(第2/2頁)

說完又走進屋子裏,拿出厚厚的三個大本子,說道:“來來來,你看,我把制竿的工藝都記了下來,不少還得改進,不過基本的已經定下來了。”

李君閣連忙擺手道:“別別別,我不看,從今天起這就是你的傳家絕學,這個我不能看。”

篾匠叔一瞪眼,說道:“少跟我扯,叫你看你就看!這事還是你挑起的頭,中間你也沒少遭罪,要不是你我還不會弄這一場。這本資料你也有份在裏面。”

“哎喲你是不知道,你這麽多年不回來,我都找不到人顯寶。今天不準跑,我得好好跟你念叨念叨。”

說完翻開本子,說道:“你看這裏,竿稍的粘膠不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嘛,我們試過魚膠,鹿膠,牛筋,牛皮,都不大吃勁,你猜後來我找到啥?山裏的毛梨兒藤,裏面的汁水再加點樹膠,在楠竹筒裏熬出來,嘿!妥了!”

說著又翻到一頁,說道:“還有這裏,你看,三四節打通後,強度會受到影響,我用桐油,跟魚膠一起熬,再加入幾味中藥還有明礬,灌進竿身養一陣再倒出來晾幹,這樣重復幾次後,再重新打磨內壁,不但加大了強度,還增加了竿璧的光滑程度……”

“你看你看,竹皮有蠟掛不住漆,需要打磨後再上漆,怎麽控制剩余的竹皮厚度,我們之前不是也一直沒有找到辦法嘛,嘿嘿嘿,你看我發明了這樣一個小工具,每次刮竹皮的時候只吃掉一小層……”

“還有這裏,竿稍最早不時四片粘的嘛,後來我改成六片了,這樣受力更加均勻,力道的傳遞也更加敏感,‘治五溪’跟‘入魂’竿稍你也驗過了,那感覺不一樣吧?”

“不過這樣一來難度更大了,估計一般篾匠要練好些年才能有這手藝……”

見篾匠叔如此實誠,李君閣也沒有再糾結,兩人開始頭碰頭,就著本子中的記錄開始討論起來。

說起制竿,篾匠叔那是滔滔不絕,兩人不知不覺的就談到了傍晚。

雖然意猶未盡,但是天色已經晚了,拍拍三個厚厚的本子,李君閣感嘆道:“三百多道工序,七十多種材料,近百件工具,幾千次的試驗,前後耗時十年,終於復原出我們自己的制竿工藝。篾匠叔,你這三個本子,堪稱無價之寶啊。”

篾匠叔倒是不在乎這個,又撓撓頭說道:“這竿子我們是不是需要試釣一下?別光是山羊拉屎皮面光啊。”

李君閣這下尷尬了,誇了半天,“入魂”居然沒有試過水?

篾匠叔看著李君閣的神情,有點不好意思道:“‘無心一本’和‘治五溪’倒是試過了,兩斤左右的魚沒問題!”

“‘入魂’這竿子是最成功的,我只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試過,頂釣沒事兒,但是沒敢實釣,怕自己釣魚手法不好把竿子糟踐了,那就可惜了。”

李君閣笑道:“沒問題,明天我們借條船,去葫蘆溪試竿子。”

說完肚子咕咕響,才想起該吃晚飯了。李君閣問道:“家裏有啥吃的沒?要不我在你這裏蹭一頓?”

篾匠叔說道:“那我去摘點菜,你煮飯,灶台上面吊著的臘肉香腸你看著弄。”

李君閣走進廚房,看著冷鍋冷灶的,也不知道多久沒有開過火了,篾匠家裏沒養豬,灶台上掛著的臘肉香腸都是他用竹器換來的,農村光棍,這就算好的了。

李君閣搖了搖頭,從米缸裏舀出兩筒米把飯煮上,一看米筒倒是笑了,兩寸高的竹筒打磨成趁手的鼓型,上下都是滿紋魚子地,中間留著竹皮,上面雕刻著一枝蘭草,一只蟋蟀,蟋蟀的觸須細如發絲,翅膀上的脈絡和大腿上的小刺都清晰可見,完全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李君閣將米筒拿到屋外擦拭幹凈,放在剖竹子的長木案上,就著夕陽拍了幾個特寫,發到微信裏,寫到:“村中匠人的手藝,給大家看看。”

不一會就無數點贊。

這時篾匠抱著一堆空心菜茄子黃瓜之類的回來,李君閣開始做飯。

吃過晚飯,李君閣抱著“入魂”回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