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四爺爺(第2/3頁)

李德茂心都快從喉嚨裏跳出來了,立馬背上背簍,對傻媳婦說:“快帶我去看看。”

夫妻倆到了碧峰山上,傻媳婦找到那個洞,指著到:“喏,那不是。”

李德茂鉆到洞裏,媽呀,好幾壇子的元寶。

當夜,等傻媳婦睡著了,李德茂來回了好幾趟,把洞裏的銀元寶都搬到了自家。

李德茂的生活從此發生了逆轉。

……

後來傻媳婦給李德茂生了慎勤公慎清公兩個兒子後,沒幾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墳上莫名其妙生出兩棵李樹,一棵樹上的李子結得多,但是味道一般,跟普通李子一樣。一棵樹上李子結得很少,但是非常甘甜可口。

大家都說這是傻媳婦在暗示李家的兩支,老大慎勤公一支會子孫眾多,但是沒啥出挑的人才。老二慎清公一支會人丁稀薄,但是大多人才出眾會出當官的。

後來果然如此。

再後來慎清公出仕,在江西做通判時,當地幾個豪門聯手開采銅礦,但是掘地之後始終采不到,於是請了高人算一卦,高人指點說他們還差一位八字裏五行俱屬金的人加入。

幾個豪門苦苦尋找,終於找到了此人,正是慎清公,於是送了慎清公兩成幹股算是掛名入股。

說來奇怪,慎清公入股之後,那批人一挖一個準,從此之後,銀錢壓在騾馬背上,一隊一隊的來到了盤鰲鄉。

李家從此真正的發達起來。

李君閣掩上書哈哈大笑,這故事家裏老人曾跟他講過,不過現在看到古書上用訓雅的文辭寫出來,感覺非常的滑稽古怪。

四爺爺說道:“這是李家一位先人寫的讀書筆記,裏面有很多關於盤鰲鄉的風俗典故民生的介紹。唉,李家溝的人文底蘊其實是非常豐厚的,只是沒有發掘出來。”

“所以我準備寫一本書,把這些都收集進去,給族裏留下一部家史,你說怎麽樣?”

李君閣說道:“這是好事啊!必須支持,不過您老歲數大了,身體精神可能吃不消。這事您看這樣行不,您呢,就把當這事做消遣,先把大框架組織出來。這不再有倆月娃子們都要放暑假了嘛,到時候把他們都叫到祠堂集中做作業,做完作業就給您幹點查找資料,抄抄寫寫什麽的雜活,順便也管著他們別一天到晚的瘋玩。”

他這是順手就把一村的娃子坑了。

四爺爺說道:“你腦瓜子就是靈,我正愁這事怎麽弄,你這個辦法好,娃子暑假每天上午來我這裏拘著,就當開一個輔導班了。哈哈哈,老頭我都九十四了,這回還又幹一回老本行。”

四爺爺是四三年從南京教育學院畢業的,在校期間就加入了地下黨,畢業後就在南京教書,同時從事地下工作直到南京解放,之後作為知識青年被抽調到劉鄧大軍參加解放大西南,在團政委位置上轉業後一直在蜀都教育系統內打轉。所以幹教育還真是他老本行。

李君閣說道:“這事情還得給大伯說一說,他是村長,到時候讓他大喇叭通知一下。”

四爺爺說道:“幹脆現在就去,我也懶得做飯了,就在你大伯家吃午飯。”

爺孫二人溜達出門,不多會來到大伯李思成家門口,大伯正在地裏收豇豆,大嬸宋廣菊出來招呼:“老叔,皮娃,趕緊坐。”一面拉著李君閣說道:“你這孩子都多長時間沒回來了,來讓大嬸好好看看!”

大伯見在地裏遠遠看見家裏來了一老一小,知道是四爺爺跟李君閣來了,也停下活計,挑著摘下來的豇豆往家裏走。

大嬸拿著幾張席子出來鋪在壩子當中,大伯回來就將豇豆扔到席子上,過來跟爺孫倆打招呼。大嬸一邊將豇豆鋪開晾曬,一邊說道:“今年都不讓坐船了,沒法進城賣菜,只有先曬成菜幹,再做幾壇子酸菜泡菜什麽的。”

四爺爺皺眉說道:“這事還有點麻煩,再過兩個月荔枝熟了,那玩意兒樹上摘下來放一天就變色,沒個出路不好賣啊。”

大伯一邊給兩人泡茶,一邊說道:“可不是嗎,前段時間去打聽了下政策,說是現在的客船必須吃水二十噸,五十客位以上才讓下河,還得要配備管理人員,駕駛人員,還要有各種證件。”

“不光麻煩不說,光這船就得五十多萬。現在周邊鄉鎮全通了汽車,還都挺方便的,所以客船也沒賺頭。但是我們盤鰲鄉,隔著一個碧峰山,走旱路又實在困難。”

三人坐下來閑聊,李君閣看大嬸在往雞圈走,連忙說道:“大嬸中午就別搞這麽復雜了,隨便搞幾個蔬菜,整盤臘肉就行,我可想大嬸家的臘肉了。”

四爺爺也說道:“廣菊你就別忙活了,就按皮娃說的來,都是一家人別那麽客氣。”

大嬸眼看著大伯,大伯揮揮手說道:“就按老叔跟皮娃說的辦,再煮點豆子花生給我們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