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1章 震驚的真相

只聽老和尚緩緩說道:“弟子法號明德,來自日本最負盛名的佛學聖地裏高野,而當年的鑒真大法師便是在裏高野坐化成佛,留下一粒佛舍利。”

徐朗不由得一愣,之前雖然聽說過“佛舍利”一說,但卻沒想到真的存在佛舍利,他急忙問道:“然後呢?”

明德大師看了看徐朗,似乎猶豫了一下,又是緩緩說道:“佛主,請問您知道華夏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最富傳奇色彩的是哪位嗎?”

徐朗不知道這個老和尚為何會談到四大美女,但是,就徐朗所知,西施、貂蟬、昭君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之中,最美、最傳奇、謎團最多、權勢也最大的自然是大唐時期的楊玉環楊貴妃。

徐朗隨即說道:“應該是楊貴妃。”

一說到這裏,徐朗的腦海中似乎想到了什麽,全都是有關楊貴妃的奇聞軼事。

據歷史記載,楊貴妃天資聰穎,善於迎奉,又通曉音律,能歌善舞,美貌傾城,唐玄宗沉溺於楊貴妃的姿色之中,過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日子。

然而,安史之亂爆發,掀起的戰火驚醒了二人的美夢,楊貴妃隨唐玄宗逃至馬嵬坡後,不幸成為戰亂的犧牲品,至今其下落仍讓後人追尋。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門。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然而,有關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了馬嵬坡,卻成為了永久的歷史之謎。

徐朗喜好美人,自然也了解過一些有關四大美人的故事傳說。

有人說,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資治通鑒·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

也有人說,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然而,民間傳說楊貴妃之死也有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裏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

還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回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有一種離奇的說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華夏人發現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愛惜貴妃的美麗,不忍心殺了她,於是,他和大太監高力士合謀,找了一個丫鬟代替。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在的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並在日本終其天年。

徐朗是個歷史迷,更加迷戀美人的奇聞軼事,他在上高中的時候,從租書店中看到過許多類似的記載,或許是閑的蛋疼吧,他那時候著實對楊貴妃下落之謎癡迷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花錢去買正版的歷史書閱覽,企圖探究一下那位古代最美的美人究竟是怎麽死的?死在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