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亮相

瑞典以彈丸小國中立於二戰,獨立於冷戰前線,期間的故事寫出來,湊上一書架還是不難的。

要說維京人曾經也是輝煌過的,但終究也就是海上遊牧民族的貨色,在世界史上並不算是什麽重要角色,最多給文娛事業增添了一抹亮色罷了。

搶來的財富,除了著名的海盜故事裏的滿箱金幣,普通人是不夠花的。

瑞典人富起來,基本是隨著科學大爆炸的步子起來的。

從諾貝爾的炸藥致富,到國家社會主義的高福利,瑞典人基本都是依靠雙手和技術賺來的錢。對於諾貝爾獎,就像是布魯默所言,瑞典人只分喜歡和熱愛兩種人。

雖然圍繞著諾貝爾獎,既有正面的議論,也有背面的議論,但在諾獎評選與頒獎這段時間裏,就好像是瑞典國的賢者時間似的,人們的腦海中升騰的,往往都是正面評價。

面對外國人,瑞典人對諾獎更是只說好的,不說壞的。

當然,典型的瑞典人是不說話的,他們只是默默的關注,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盤旋在天空中的動物。

若是換一個國家,有名人在休息室中與人聊天,肯定會有人主動走過來參與。

但是,布魯默夫婦與楊銳聊天,其他瑞典人就只是豎著耳朵聽,不僅不會走過來,連目光都不會丟過來,免得引人反感。

這是瑞典人不同於日本人的免打擾模式。

日本人雖然也會搞不要叨擾到別人的模式,但他們的日常社會禮節,依舊是異常繁瑣的,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日本人的假笑能持續一個小時,聊的還是天氣。

瑞典人卻不會這樣做,他們的文化裏,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模式,另一方面,他們同樣討厭寒暄之類的詞匯。

有事說事的瑞典人,在北歐以外的地方,也被看做是半機器人的,哪怕是商人布魯默,聊天的模式也可以看做是互相介紹。

楊銳之前在斯德哥爾摩呆了那麽久,又經常與休斯頓交流,知道瑞典人是面冷心平的方式,倒也聊的輕松。

沒多長時間,服務人員就來通知登機。

一群人謙讓著,讓楊銳、景語蘭、胡池和布魯默夫婦先上了機場提供的小奔馳,直接開到了飛機下方,再上二層的頭等艙。

胡池戀戀不舍的進了一層,到看見搭載著代表團的團員們的大巴,才覺得心情順暢了——等你們吃飛機餐的時候,我再給你們說說我的意大利面。

“先生們,女士們,歡迎搭乘北歐航空公司……”飛機剛剛離開地面,機長的廣播就來了,他直接用的是英語,道:“今天,我們機上有一位特殊的乘客,他是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家楊銳。楊銳先生,我謹代表航空公司和全體幾組人員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謝,能為您服務是莫大的榮幸……”

10000個瑞典人裏面,至少有9334個英語好的,剩下的也會喊666,聽到機長的廣播,飛機裏頓時是一陣瘋狂的拍手聲,激的楊銳只能向兩邊致意,站起來就不必了,安全帶還系著呢。

胡池在飛機後倉激動的不行,對身邊人感慨道:“得了諾獎真是了不得啊,咱們一個代表團在飛機上,人家就當沒看見,早知道,我大學畢業以後,就該留校繼續搞研究的。”

“胡主任說的是。”

“胡主任說的對。”

“胡主任666……”

周圍人的恭維,瞬間包裹了胡池,讓他輕飄飄的恢復了健康心態……

至於畢業留校搞研究能不能得諾獎這種事——誰還在乎這個。

楊銳倒是心態平和許多。

80年代人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信息的不對稱。

坐在有搜索引擎的電腦前的人們,是很難仔細的去思考這個問題的。

如果探索一位80年代人的書櫃,若是讀書人的話,首先少不了的就是一個摘記本,講究些的,還會有讀書筆記。後者且不去說,前者是一定會有的。

摘記本是用來做什麽的,是用來記錄書裏重要的句段內容的。

例如,世界七大奇跡是哪七大,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大,中國的海岸線的長度有多少……

在有了搜索引擎,特別是手機方便了以後,這樣的信息根本就是無用信息,需要知道的時候查一下就行了。

但在80年代,就是給你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在裏面看過書,就憑著目錄索引,找這些資料需要花多長時間?

簡單的信息還有地方可查,復雜一些的信息就完全沒有地方去找了。

例如諾獎獲得者是如何被世界認知的,不同國家的人們對諾獎的看法如何,除非找一本專門的書籍,還得有人寫,否則的話,根本無從了解。

所以,站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國人的角度上,尤其容易受寵若驚,尤其容易陷入難以自拔的虛榮和自卑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