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紐約客與快閃(第2/2頁)

說罷,就有幾張照片通過微信傳了過來,只見照片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英文,配的圖竟然是此前林翰自己畫出來的七肢桶外星文字!

這些外國佬的效率可真高!

林翰也顧不上跟徐嘉衍繼續交談,他將這兩張圖片放大,然後仔細閱讀起來。

……

《紐約客》是一份美國知識、文藝類的綜合刊物,以非虛構作品為主,包括對政治、國際事務、大眾文化和藝術、科技以及商業的報道與評論。

平時也會刊登一些文學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說和詩歌為主,擁有高質量的寫作團隊以及嚴謹的編輯作風。

毫不誇張的說,《紐約客》已經發展成為紐約社會的一個必要部分,想要進入大都會社交圈子,那麽讀一讀這本雜志就夠了!

酒會上面,人們聊天的內容很多都來自《紐約客》,這本雜志寫什麽,人們就談論什麽。

由於紐約這座城市裏面電影、戲劇跟文學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紐約客》在文化藝術上面的評論很有名,為它寫評論的不是作家就是名人,權威性很濃!

眼下《降臨》根本還沒有英文版,但《紐約客》竟然邀請到了一名華裔作家湯米·陳來撰寫書評,這大概就是最大的認可!

“顯而易見,短篇小說如今正處在極度危險當中,甚至出現了一個藝術理事會支持短篇小說的活動,以此來給與這種文學形式更大的影響力和更高的認知度。

其實短篇小說是科幻小說、奇幻小說、驚悚小說中的重要形式。

在文學界有一條小小的規定,如果你沒有出版過一兩部小說,你就不能出短篇小說集!

翰·林的短篇科幻小說非常有名氣,他的新作《降臨》語言清晰明確,卻不是那麽動人,甚至有時候平淡無奇,但有高概念的感覺在。”

湯米·陳是一名奇幻作家,但在美國科幻跟奇幻是不分家的,所以讓他來評價林翰的科幻小說並沒有什麽問題。

更何況,這位從父母開始就移民美國的作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很深,能流利的運用、閱讀中文,所以他才能領先美國那麽多評論家,率先看到這篇小說!

湯米·陳總覺得自己的誇贊之詞比較匱乏,完全形容不出來林翰的厲害,他也沒想過在故鄉的土地上會誕生出這樣一個卓越、讓人萬分敬佩的科幻大師。

“在林的筆下,科幻實實在在的成為了點子文學,它最講究的是驚奇感。盡管有人看《降臨》時帶著一種對經典哲學科幻小說的懷舊情緒,但這本小說並不會過時!

這個故事的驚奇之處是具有現代感又蘊含憂傷的超越,而不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幻作品裏面的天真美夢。

更重要的是,這篇小說凝聚著一種人性的智慧,這種智慧和讀者親密交流,使得我們對故事有著直觀體驗,也能感受到林翰帶著理性的熱情!

語言,數學和物理是《降臨》裏面的元素,也是吸引讀者的敘述方法,這恰恰是科幻小說中讓那些文學假內行嚇得臉色發白的東西。

這個故事基於深厚的人文精神,所以即便是最深奧的哲學猜想也能打動讀者,引起共鳴。

如果沒有科學上的猜想,這個故事也就不會有溫情以及讓人詫異的感人高潮!”

將這幾張照片上面的內容看完之後,林翰倒是松了口氣,看來《降臨》這個故事並沒有因為他修改背景而受影響。

在原版小說裏面,美國方面是立下大功的,而中國反而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反派角色。

可是在林翰這裏,形式就發生了逆轉!

不光男女主角變成了中國人,而且他們還一起拯救世界,美國方面喊打喊殺,成為不折不扣的反派。

其實這也不算黑,恐怕美國人自己都清楚自己政府的尿性,面對太空飛船,可能他們的確會是第一批宣戰並且發射導彈的!

林翰並沒有期待一部短篇小說能賺什麽錢,可是他在《幻想時代》上面刊登之後就拿到了七十萬左右的稅前稿費,如今再加上《類似體》給的稿費,這篇三萬多字的短篇小說竟然給他帶來了一百多萬的收入!

成名之後,賺錢就容易許多,這只是一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