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征服全世界

電影創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電影從宣布立項到正式上映,恐怕得一兩年時間,精雕細琢的電影更加細致精美一些。

林翰這一次想要總攬大權,不想再經歷一次《沖出太陽系》的那種憋屈經歷,從各個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好,因此《三體》英文版的發售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將小說推廣到全球範圍內,盡可能的擴大它的知名度,這樣在電影發行時就可以從國內擴展出來,這是打基礎的時候,以後再來收割。

一本小說可以算借給三個人看,同時會有五個人知道這本書的名字,這些人就是潛在的消費者,他們知道了小說的名字,等未來電影上映時,這記憶就會浮現出來。

到電影院選擇觀看哪一部電影,當然熟悉的電影名字更容易被選上,有巨大書迷群體打底,找國外的發行商合作也要容易得多。

現在看到海外讀者對《三體》的接納程度如此高,林翰原本高懸的心就放了下來,原本《火星救援》也被他換到了中國背景,同樣取得了成功。

這就證明小說裏面的背景其實不是成功的必然條件,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關鍵,這一次的嘗試成功之後,後面林翰都打算采取類似的操作模式。

學無止境,在將兩本書交稿之後,林翰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廢人,每天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學習,將分析出來的東西交給他的上學時候的導師,單獨開小灶。

閑暇時間就是出去健身、射箭,這段時間快遞小哥給他送網購圖書的時間都特別多,一來二去就完全知道這邊居住著的赫然便是科幻大師林翰!

書房的書架一天天充實起來,各個方面的書籍讓林翰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也了解其余作家的作品,他如同一塊海綿般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

……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體》在海外的銷售結果第一次被統計了上來,首周全球銷量共八十九萬冊,其中包括了北美的五十二萬冊,這個數字乍一看好像有些淒慘。

但實際上《三體》因為提前發售的緣故,並沒有在周一發書,而是在周五發布了,也就是說它的首周銷量其實只是前三天銷量。

很多等待林翰撲街的人只能黯然嘆息一聲,等待他的下一部小說。

每本書都成功,讓很多羨慕嫉妒林翰的人都忍不住佩服起來,一本書爆火不稀奇,稀奇的是能一直維持下去,甚至不斷進步的。

所以研究林翰這些科幻小說寫法、框架、故事構造的人越來越多起來,網絡上面的各種分析采訪都紛至沓來,他們也想學習一下。

然而這些並不是套路文,屬於不同作家的智慧結晶,他們想要研究出一個結果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翰坐在電腦前面將這些分析的帖子關掉,他登上亞馬遜準備查看一下自己小說的銷量,可剛剛進入到中國版之後,就在首頁推薦那邊看到英文版的《三體》小說封面。

他點開這個一看,發現《三體》英文版在國內的銷量也非常不錯,大多數讀者都是沖著這個封面來購買的,跟這個科幻大片風格對比起來,《三體》中文版就像是農村小作坊的產物。

此外,很多外國在華工作人員他們看懂中文很費勁兒,因此英文版一問世後,他們就迫不及待的購買了。

世界就是一個村,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非常多,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對科幻小說的接納也很快,甚至會把《三體》推薦給他們本國的朋友們,起到自來水的作用。

購買《三體》英文版的國內讀者大多數都已經看完小說,他們對《三體》的評價幾乎都一致,林翰便將亞馬遜切換到國際版去,他想看看外網讀者的評價,這些購書人的評價大概是最直觀的。

來自美國的讀者托馬斯·迪蘭給了一個五星評價,他寫道:“我翹班了36個小時,就為了能一口氣將這本書看完,真正不想放手!通過這種明顯有別於我西方背景的不同文化故事,以引人入勝的視角,展現了人類族群生存的驅動力。我沒有期待本作與英美科幻有任何雷同的地方,它沒有讓我失望,特別喜歡它!”

另外一名讀者鮑勃更是寫了一篇長達兩千多個單詞的評論,標題叫做“頂級科幻系列的開門禮炮”,這篇書評得到了另外一百多名讀者的贊同,都認為鮑勃寫得非常好。

他在書評裏面寫道:“首先,這本《三體問題》讀起來並不像是譯文,雖然不是林翰本人的翻譯,但劉宇坤的翻譯給人天衣無縫的散文感覺。通貫全文的大量注腳幫助我理解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以及數學、物理學的有用知識。

故事情節的政治科學設定讓我想起了格裏高利·本福德的小說《時間景象》。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傳統科幻小說,背景設置讓人難以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