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官媒發聲(第2/3頁)

“馬凱之,這個學生會長,你不想幹,有人幹!我就問你,帖子能不能刪幹凈?”

馬凱之嘴角抽抽幾下,心想老趙,哥們只能幫你到這裏了。

“書記,我個人和學生會絕對支持學校工作,可是您也考慮下實際情況。那天幾百人在場,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趙澤君本來在學校裏聲譽就不錯,現在更是被很多人奉為偶像,光是我們論壇上刪帖,根本堵不住悠悠眾口。”

小心的斜睨了眼書記,馬凱之一咬牙,大著膽子補充了一句:“書記,科大和其他學校不同,咱們學校學生是有‘鬧事’的傳統的,我聽說已經有學生在私下串聯,要求學校徹查這次舉報事件,給一個交代!我覺得,堵不如疏,否則萬一激起學生義憤,鬧出群體性事件來……”

這句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馬凱之說的那個‘傳統’,在科大是不能提的禁忌話題!

書記心裏咯噔一下。今年是2003年,14年之前的事件,歷歷在目。

千萬不能再讓學生鬧事,否則後果很嚴重!

於是科大論壇不再大規模刪帖,只要言之有物,不是純粹的謾罵,都可以發表。

然而此時,科大論壇在整個新聞媒體,輿論圈子裏,僅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即便是整個建武市的大學加在一起,影響力也很有限。

因為,傳統媒體、門戶網站開始大篇幅報道科大學生打人事件。

還是之前的那句話,師生戀、打老師、創業,這都是能吸引人的話題,而趙澤君二次動手,更是火上澆油!

建武市日報、蘇南省電視台幾家傳統媒體大篇幅的進行了報道,采訪了眾多當時在場的科大學生和科大校方。

傳統媒體的報道還算是中立,客觀的講述了整件事的經過,進行心平氣和的討論。

而網絡媒體的態度,則相當激烈。

為了迎合網絡的主要受眾:年輕人。網絡媒體報道的風向,大部分都偏向趙澤君。

‘梁山好漢,權力體系下的犧牲品’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崇拜暴力英雄,是否是時代的悲哀?’

新浪這篇文章一開頭就提到,二次打人之後,趙澤君儼然成為了年輕的男大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和代言人。

年輕有為、重情重義、敢於反抗權威,甚至連坐牢都稱得上是‘敢作敢當’,這樣一個人,理所當然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然而這種理所當然的背後,是不是也透露出當代年輕人的無奈和絕望?

遇到不公正,一無所有的年輕人該怎麽辦,能怎麽辦?是不是只有像最近貼吧裏很流行的那句話:只能跪下唱征服?

對了,百度貼吧建立了一個趙澤君吧,最近火得一塌糊塗。

在網易的頭條上,則直接引用了趙澤君的話作為標題“大學生的選擇:良心還是學籍”,由趙澤君打人事件引申開去,談到了目前大學校園裏的亂象。

為了順利畢業,大學生討好巴結導師,甚至和導師進行權色、權錢交易的醜聞屢見不鮮,一方面是個人的良知德行,一方面是前途,當這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年輕的大學生無論怎麽選擇,都不因該受到指責。

這篇文章對於公眾的震撼很大,因為文章最後,引用了科大校長嚴勵時,多次在公眾場合講的一句話:我們的大學教育,已經到了懸崖邊緣,必須進行改革。行政和教育,必須分家,否則只能導致更多的學術腐敗,科技創新將成為一句空話。

事發地點是科大,文章引用了科大校長的話,這裏面的意思,很深。

有人甚至猜測,趙澤君事件,會不會成為大學教育改革的導火索。

一周之後,華夏教育報,發表了一份評論員文章。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打老師和是否存在學術腐敗,兩者不可混為一談,為了維護師道尊嚴,公序良俗,對於打老師的學生,必須進行嚴懲。而校方同樣因該承擔起責任來,如果在第一次打老師的時候,校方就能深入調查,而不是簡答的處理肇事學生,也許就不會發生第二次暴力事件。

這篇文章的份量,教育界內部份量很重。因為華夏教育報,是教育部直屬單位。

這份報紙的意思,就代表的官方的看法。

依法嚴懲學生,趙澤君已經退學被拘留了,那麽就只剩下‘深入調查’。

被調查的人,自然是沈教授。

科大校方對此很是頭疼。

調查難度實在太大!

怎麽查?只要沈教授本人一口咬死不承認舉報信是他發的,根本沒法拿到實證。

退一步說,查清楚了更麻煩,堂堂科大,自己朝自己腦袋上扣了一個屎棚子,名譽掃地。

沈教授本人的壓力更大,不管最後的調查結果是什麽,他的名譽都會受到巨大打擊。一旦查實,他可能要面臨和蘇昀一樣的下場:主動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