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節:毀了中國電影(第3/3頁)

“這些電影的票房數據將會作為它們優劣的衡量標準,在年底的獎項評選中獲得相應的名次,然後規定相應的獎勵標準,比如說第一名的劇組成員會享受到工資翻倍、票房一定比例提成等獎勵,對外資源、場外演出機會等也按照名次來分配,如果你想讓你喜歡的演員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杜安打了個響指,“那就去包場吧。”

“並且為了不至於在電影下畫時就確定它的名次,為了給觀眾多一點期待的空間,我們還可以把本年度後期的家庭市場影碟銷售情況也計算進去,和上映票房按照一定比例來分配,共同組成該影片的年度總票房。自己喜歡的演員的票房落後了?怕他傷心流淚,怕他來年得不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杜安又打了個響指,“那就去買碟吧,一箱一箱的買,買了之後直接扔掉也沒關系。”

“票房,將不會單純地再是票房,它將像網絡遊戲裏的道具一樣,成為觀眾們戰鬥的武器,由我們來賦予它更多的含義。而這些含義,都是我無法承載,只能由他們來完成的,因為我已經成型了,觀眾們不會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養成的樂趣,只有他們才能勝任,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麽執意要他們上的原因。”

一番話下來,與會的幾個人都聽懵了,程泰來也不再癱在椅背上了,整個人趴到了電腦前。

前面那個以量取勝還好,雖然角度不一樣但還能理解,但是後面那些都是什麽?

完全用金錢堆砌起來的電影獎項?

公開地號召觀眾去包場?

買影碟不是為了看而僅僅是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人幫他沖今年的名次?

這都什麽跟什麽啊,全部都是錢,徹頭徹尾都是銅臭味啊!

尹安安完全無法想象這樣的言論會從華表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口中聽到,把電影和金錢捆綁的這麽密切,就算是她這樣一個商業思維很強的人都沒想得這麽徹底過。

不過杜安的口才不錯,硬是把一個銅臭味十足專為撈錢而設的獎項掰成了為觀眾為影視圈人士謀福利的正義之舉,偏生尹安安還覺得他說的沒問題,娛樂圈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獎項……

充斥著銅臭的青蓮?

好吧,反正聽著是沒毛病。

幾個人中要數程泰來最興奮了。

也是,他除了有錢之外一無是處,杜安提到的這種完全用金錢來支撐的體系實在太適合他這種土豪了——他只要想想自己看上誰就用錢把她砸紅,然後享受她崇拜的目光,體會著那種自己操控一切的感覺,這種感覺實在太爽了!

這可是玩人,可比玩什麽網絡遊戲玩車的要爽多了。

“這樣……能行嗎?”

馮康猶豫著,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觀眾會為他們花這些錢嗎?”

杜安相信這也是另外幾個人的疑問,於是解答道:“會的。”

“你剛才的報告也提到了,劇場這種模式的觀眾粘著度非常高,70%的觀眾為固定觀眾,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同一部稍加修改的戲能讓他們買了門票一看再看,可見他們的忠誠度有多高了,他們會買單的。而且我們的電影門票除了這部分的附加含義外,同時還有電影票本身的基礎含義,並不是完全替代,只是一種促進增長的補充手段而已。”

“觀眾的忠誠度不需要懷疑,我們現在要操心的,只是該如何去擴大受眾群體,而在這種情況下,推出多題材多元化的多部作品,顯然就是一個接觸外面擴大受眾群體的好機會,所以我說,不能篩選,要上就全部上。”

杜安看了看顯示器畫面上幾人的表情,最後說道:“當然了,前期的市場開拓單純依靠他們的力量或許有點不足,我會采用監制的方式來輔助他們進行創作,保證影片的順利生產。也就是說,暫定的四部電影全部要拍,我全部都擔任監制,並且今年十月前四部電影要保證全部上映,以趕上暫定年底的獎項評選。”

如果說杜安前面所說的還只是計劃的話,那麽他最後說的這個無疑是整個計劃的強力發動機,給整個計劃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

一年5部杜安作品……

馮康愣了半天,最後才喃喃地說了一句:“杜總,你這是要毀了中國電影啊……”

如果讓杜安用暴力打開這個局面、把他設想的東西實現的話,馮康完全無法想象那樣一個以票房為主流標準評價一部電影的世界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