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節:毀了中國電影(第2/3頁)

拍電影?!

參與會議的幾個人的眼睛更加亮了。

說到拍電影,可沒有人比他們面前這個正在講話的家夥更在行了!

馮康第一個忍不住,率先開口問道:“杜總,你親自來拍?”

杜安搖頭,“當然不是。”

“按照我預想的計劃,四家劇院每家都要出一部的,全部都是我來拍累死我也拍不出來啊。而且如果都是我自己來拍的話,我還要搞劇院幹什麽,直接自己弄個工作室不就成了?”

“這電影嘛,還是讓他們自己來拍。”

杜安此言一出,剛才興奮過來的幾人立刻又偃旗息鼓了下去,馮康氣餒卻又不失客觀地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杜總,就算是我們能出錢給他們拍,但是就我們劇場裏那些導演和演員的水平……觀眾會買賬嗎?我就怕到時候能不能回本都不好說。”

尹安安也同意馮康的意見。

“杜導,如果這樣的話全部都是新人的作品,我不認為能取得好成績,這麽做的結果只會是往水裏扔錢,毫無效果。”

束玉也點了一下頭,言簡意賅道:“同意。”

杜安就知道他們會有這樣的疑慮,說道:“現在劇院上演的這些電影不就是他們在導、他們在演的嗎?不還是有很多人來看?這說明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創作能力的,是經過了市場的檢驗的。”

馮康又道:“這不一樣。現在劇場的短暫繁榮,和劇場正在上演的這些劇目有關——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些劇目都是杜總你提供的劇本,在我看來這是基石,更加說明了需要杜總你的參與電影才能成功,光靠他們的話很難。”

這時,沒等杜安回應,一直沒怎麽說話的束玉開口了。

“我覺得還是像我們計劃好的那樣,由你在這幾部作品裏挑選出市場反響最好的一部,然後由你來拍攝。”

她這就提到了杜安曾經說過的話了。

杜安拉她入場長安系的時候曾經對她說過一個計劃,那就是:把長安系作為實驗室,杜安在這裏投放自己的創意,篩選出市場反饋最好的一部來拍攝電影,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收益。

在束玉看來,杜安已經做到了他承諾的前半部分——不管是百樂門的《回到未來》,還是長安道上的《黑衣人》,都是杜安提供的劇本和大概分鏡圖——現在就差後半部分,篩選出一部市場反饋最好的來拍電影了,而不是突如其來地要把所有的都搬上大銀幕。

面對束玉的提議,杜安搖了搖頭。

“太慢。”

不等幾人再發言,他直接自己說了下去:“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麽,沒錯,我承認,如果是我來拍的話,那麽票房成績肯定會比他們拍的好得多,但是我們的目光真的要這麽短淺嗎?”

與會幾人之前還不把劇場門票的這點蠅頭小利放在眼裏呢,轉眼就被杜安說目光短淺,都有些不服氣,杜安卻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自己繼續快速地說下去。

“沒錯,如果按照我想的那樣把電影交給他們,四部一起上,賺的都不一定有我多,但是他們量多啊,而且他們還年輕,市場對於他們是完全敞開的。”

“打個比方,我拍一部電影獲取的利潤為10,他們為1,他們加起來都沒我多,但是市場對於他們是開放的,當他們積累了經驗、技術、人氣之後,他們的吸金能力會增長,明年或許就是2,然後後年是3,以此類推,而我的吸金能力基本上已經到頂了,最多也就11,12這樣子了,這樣一算的話,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他們加起來的吸金能力就能超過我了。而且這只是在建立在四個團隊的情況下,依據我們現在的團隊建設,將來完全有能力做到一年上8部電影,甚至12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一個人的吸金能力如何能夠與之相比?”

杜安深切地明白正確的洗腦技術該是怎樣的,所以他根本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直接快速地繼續說下去。

“這是從長遠的發展來考慮,另外,就是可接觸養成式偶像的特質了。”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舉辦一個獎項,這個獎項和華表獎不一樣,我們不需要評委,唯一的評委就是市場,也就是錢。”

“現在的電影獎項太單調太迂腐了,只會從技術性、思想性、社會責任感什麽的來評價一部電影,卻忽略了電影最重要的一個屬性,那就是娛樂性。”

“電影不應該是這樣的,電影獎項也不該是這樣的。”

“電影應該是海納百川的,只關注藝術深度,本身就是一種迂腐,是一種罪惡,只有這種獎項存在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行為,我們應該給那些致力於為觀眾提供觀影享受的工作人員們給予獎勵,鼓勵他們多創作這樣能給觀眾們帶來觀影享受的作品,而娛樂性怎麽評判?很簡單也很公證,那就是票房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