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節:驚人的傀儡(第2/3頁)

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可以見到他所看的這份攤開的報紙標題是這樣的,《十八年磨一劍,張藝謀終完成對於自身的超越》。

這是《尚海晨報》的報道。

杜安盯著這標題看了足足有五六秒,也不知道在想什麽,最後眼睛才終於從標題上移開,往下面看起來。

“昨日,由杜安總導演,張藝某、黃健新擔任副導演的電影《解放日》在尚海大劇院進行了首映禮……總導演杜安極力稱贊張藝某導演,稱在拍攝過程中得到了張藝某導演的大力支持、整部電影的制作和張藝某導演密不可分,稱張藝某導演超越了自己……與《美洲豹》上映時的滿城罵聲不同,這次的《解放日》在首映結束後收獲了滿場掌聲,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部優秀的主旋律影片,與眾不同的主旋律影片……張藝某導演用了十八年的時間磨了一把好劍,由此也更令人期待他即將於年底上映的《黃金甲》……”

杜安看完之後,眼睛卻不離開,視線還是放在這份報紙上,但是雙眼沒有焦距,一看就是已經神遊天外了。

明明是《解放日》的報道,他才是總導演,但是這篇報道卻是竭盡所能地誇大張藝某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換一個不明真相的群眾來看,怕是要認為他這個總導演只是一個傀儡,張藝某這個副導演才是真正的導演。

就像《尋槍》中的陸船和姜聞一樣。

但是杜安也不得不承認這報紙還真是沒有一句瞎說,自己確實極力誇贊過張藝某在影片中的作用,稱這是張藝某對他自己的超越,可他當時也只是為了化解危機,沒想到竟然被人順著這根繩給往下爬了……

他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先是有記者在首映禮上突出變故如此刁難,接著就是一篇報道出來順著他的話窮追猛打,硬是要削他的功勞、惡心他、整他,這要說巧合誰信啊?

是誰呢……

杜安沒有焦距地盯著報紙,半晌之後,眼睛重新對焦了,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然後搖了搖頭,無聲地輕笑了一下。

這倒是有意思了,我本來都不想理你了可是你偏偏還要自己跳出來……

杜安眼神閃爍,心中很快就有了一份計較,然後吹了聲口哨,就把這份報紙扔到了一邊不管了,又抓過一份看起來。

這是《申報》,今天的頭條是國慶出遊盛況,翻到娛樂版,頭條是《解放日》首映。

這很正常,趕國慶档的電影不少,但是要說分量重,那就得數《解放日》和《寶貝計劃》兩部了。

出於雙方的默契,這兩部電影特意錯開,《寶貝計劃》在北金舉行了首映禮,《解放日》在尚海,尚海本地的報紙自然是追著《解放日》來報了,同理可想,北金的那些報紙大概都是追著《寶貝計劃》在報道。

而《申報》對於這部讓尚海大劇院破例放映舉行首映禮的電影的報道標題是這樣的。

《從解放日看電影技術的重要性》。

“昨日,制作成本四億的主旋律電影《解放日》在滬舉行了首映禮……片中動用到大量的特效場景栩栩如生,和實景拍攝幾乎並無二致,從中可以看到我國電影特效行業的發展迅猛,大量真實自然的特效場景也使得該部影片更具有說服力……中國電影在發展迅猛一家獨大的同時也陷入了固死的困境,題材的反復、無新意,拍攝技巧的停滯不前,立意的老套等等,都讓人不禁憂心中國電影的未來在何方,但是《解放日》的出現解答了這個問題……以往我國的電影,特技只是點綴,但是在《解放日》中,特技唱了主角,從觀影觀眾的反饋來看,效果還很不錯……電腦特技能做到傳統拍攝方式所無法做到的事,能提供特殊而又獨具魅力的畫面,這或許可作為中國電影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來考慮……”

杜安看完這篇報道之後,手裏的三明治已經吃完了。

他把包裝袋隨手拋到一旁的垃圾桶裏,又拿過一份報紙看起來。

《破天荒的解放日——主旋律還能這麽拍?》

這個報紙就比較傾向於專業方向了,是《畫報》。

“昨日,主旋律電影《解放日》在尚海大劇院舉行了首映禮並啟動了全球同步放映……炸北金,炸中南海,怕死的第一夫人,面對犧牲自己以拯救全人類的抉擇還猶豫半天的軍人,帥到可以拍偶像劇的主席等等,是的,你沒有看錯,這真的不是一部惡搞影片,而是一部正統主旋律影片,根正苗紅的主旋律電影……我們一直在說主旋律電影拍不了,不好拍,沒人愛看主旋律電影,但是杜安導演用這部《解放日》給說這些話的人狠狠地來了一拳——不是主旋律不行,而是你們不會拍,主旋律拍好了,一樣精彩好看……從《解放日》中我們可以看到,杜安導演的人物設置都是有其深意的,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不拘一格,深度挖掘人性的全面性,不再像是過往那樣用大一統的英雄面孔來面對觀眾。影片中的這些英雄們,會笑會哭,有七情六欲,卻又能在生死關頭用高尚的品德戰勝自己的私語,而從觀眾們反饋來看,他們對於這樣‘不正經不正統’、形象並不是特別高大的英雄並不討厭,反而很喜歡……卸下統一的面具,多些細節的刻畫和人物性格的挖掘,或許這才是所謂‘英雄’的正確打開方式……杜安用《解放日》給所有曾經拍過和想要拍主旋律電影的導演們好好的上了一課,這位最年輕的華表獎最佳導演用驚人的創造性證明了他的這個極具爭議性的獎項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