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節:群眾的看法

十月一日的上午,國慶剛剛開始,大家經過了漫長的工作後迎來了久違的假期,很多人都選擇飽飽地睡上一覺而不是一大早起來,所以當杜安打開這些群的時候,沒有見到多熱烈的討論場景,都是這邊誰說了一句,過了兩三分鐘後才有另一個人接下去。

杜安先是把幾個群都看了一遍,發現大家的話題還都在一些日常的事情比如“大家國慶放幾天”這樣的話題上,而這樣的話題往往很快就被“七天”“三天”“不放假”這樣的回答給終結了,難怪都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了。

杜安敲了一行字,把這句話復制、粘貼了四遍分別發在每個群裏,然後就見到聊天框上一個網名叫“帶刺的玫瑰”的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寶貝計劃和解放日昨天都首映了,有人去看了嗎?”

沒錯,帶刺的玫瑰,這就是杜安這個小號的網名,他還把頭像和資料上的性別都改成了女性,無他,因為在網絡上女性比較受歡迎,容易讓人接話。

各個群裏很快就有人回應了。

“一個都沒去,沒買到票。”

“去看了寶貝計劃。”

“解放日挺不錯的。”

“兩個都看了,先看的解放日再看的寶貝計劃。”……

幾個群裏參與聊天的人一下子增多了,回應速度也加快了。

杜安然後又打了一行字,復制、粘貼了四遍,發了出去。

“奉勸還沒看的人,去看寶貝計劃就行了,去看解放日就是浪費錢。”

他這話發出去後,各個群裏回應的速度立刻又加快了幾分。

“這麽說過了吧?”

“是嗎?還有看過的人來說說嗎,解放日真的不值得看嗎?”

“我覺得這句話反過來差不多,去看解放日就行了,寶貝計劃沒必要花錢去看。”

“放你娘的狗臭屁,老子昨晚才去看了解放日,強烈推薦進影院觀看,看了之後你才知道什麽叫大片。”

“寶貝計劃是不錯,解放日還沒看,票買不到,不做評判,上面那位同學你不覺得你說的有點太武斷了嗎?”

“我還是喜歡程龍的片子,這麽老了還在打,真是牛啊,讓我想到了以前看A計劃的時候。”……

杜安優哉遊哉地坐在椅子上,一只手端著杯子喝水,一只手按著鍵盤不停地在幾個窗口上切換來去,看著這些群友的發言。

現在人還太少,可以看到每個群裏面發言的就那麽幾個人,其中大部分的都覺得“解放日不錯”“完全值票價”,小部分的覺得“解放日非常精彩,必須去影院看”,更小的一部分則是覺得“解放日沒什麽意思,看不看都無所謂”。

數據太少了,看不出個端倪來,所以杜安一邊喝水一邊等著,期間還去燒了一壺水沏了一杯茶來。

中間有一陣話題熱度又低了下去,大家討論的發言減少了,杜安只是依次復制粘貼了一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過從電影水準和精彩程度上來看還是寶貝計劃更具有觀賞性,解放日只是一部無聊的主旋律電影罷了”,就立刻又把話題重新炒熱,各群中寥寥幾人馬上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從各個角度開始分析起這兩部電影來。

這種愛好者群裏,單純的互噴太LOW、收效甚小,只有這樣的“技術話題”才能讓這些人為之激動地持續爭論——因為這裏本就沒有專業人員,大家都是半懂不懂的,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爭論往往曠日持久而且以沒有結果結束。

這也是杜安潛伏在這幾個群中長久下來發現的規律,而他就看著這些人在互相爭論。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逐漸醒來、起床,群裏參與討論的人也多了起來,話題不但沒有冷下去,反而越來越熱。

“寶貝計劃的定性就是商業電影,解放日的定性就是主旋律電影,雖然我也承認解放日不錯、還行,但是讓一部主旋律電影和商業電影去拼觀賞性和票房本來就是不現實的。”

“我都懷疑你到底有沒有看過解放日,解放日沒有觀賞性?在我看來,解放日的觀賞性完爆寶貝計劃十八條街!”

“解放日太空了,除了一層華麗的特技外衣和無聊的愛國主義教育,其他什麽都沒有,還是寶貝計劃比較實在。”

“如果你覺得沒有特技的電影比較好看的話,那麽我推薦你去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那些電影,絕對沒有特技,現代電影不適合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影怎麽了?我覺得那個時候的電影雖然沒有解放日這樣的特技,但是拍得可比現在很多電影都要好多了。”

“我兩部都看了,更喜歡寶貝計劃,但是如果要進電影院看並且只能看一部的話,那我會選解放日。”

……

杜安看著看著,發現逐漸加入討論的這些人的意見很多也都是偏向“解放日更值得觀看”的,就在此時,其中一個群裏有人打了一句話:“我參加了解放日首映禮,我朋友參加了寶貝計劃首映禮,寶貝計劃放完後,大家都鼓掌了,到劇組成員上台時就停下來了,而解放日放完後,劇組成員上台話都說不了,下面一千多人一直在鼓掌,足足有五六分鐘,都跟瘋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