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雙贏

由於《阿凡達》在內地上映的時間是明年1月4號,因此《盜夢空間》和《阿凡達》的主戰場放在了世界頭號票倉的美國。

兩部電影上映之初,沒人認為制作成本1.5億華元的華夏科幻電影《盜夢空間》,會給《阿凡達》制造任何麻煩。

雖然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可是當《盜夢空間》首周末票房出爐後,仍舊亮瞎了業內外無數人士的鈦合金狗眼。

首周末三天,5200萬美元,周末票房排行榜第二,僅次於7000萬美元的《阿凡達》,將第三名甩的遠遠的。

5200萬的票房成績,比起7000萬美元的《阿凡達》,絲毫不遜色。

《阿凡達》是3D電影,3D影院和IMAX3D影院的票價,要遠高於2D影院的票價。而《阿凡達》的票房收入,超過一半是3D和IMAX3D影院貢獻的。

就是2D影院,《阿凡達》在美國的票價也要高於《盜夢空間》。

所以單從觀影人次來比較,《盜夢空間》未必輸給《阿凡達》。

再看口碑。

《阿凡達》打破了好萊塢電影高票房低口碑的尷尬局面,成功實現了票房與口碑齊飛。

《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在報道中指出,這部片子令美國保守主義者反感:因為裏面設計的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問題、有關“靈魂之樹”的創意、反戰主義,都踩痛了保守主義者的腳。

但是更多的是稱贊。

“詹姆斯·卡梅隆證明了他的確是世界之王,作為視覺特效技術大軍、生物設計大軍、動作捕捉大軍、替身演員大軍、舞蹈演員大軍、演員大軍、音樂和音響大軍的總統帥,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帶進了21世紀,這就是《阿凡達》!”

“……該片從現實角度反映了當前世界上,仍存在的跨國公司搶占第三世界資源的問題。”

這一點卡梅隆本人也承認了,他認為這就是科幻電影的好處:在另一個世界中針砭時弊,這就巧妙地回避了現實。

上映初期,IMDB上,觀眾打出了8.0的高分。

《盜夢空間》的口碑也絲毫不遑多讓,當初亮相戛納電影節就已經飽受贊譽,此次在IMDB上取得8.3分的成績,比《阿凡達》還高!

就這,還是因為有少部分極度排華的美國人,故意把分數打的很低的緣故。

歐美媒體對《盜夢》的評價都不低。

“該片絕對沒有之前謠傳的那麽晦澀難懂。故事結構雖然復雜,但卻是非常引人入勝的科幻夢境之旅。”

“這部影片更像是華夏導演小星·易對逝去老博爾赫斯的致敬之作。那些精心設計的迷幻橋段、夢與夢之間的關聯、夢與現實的對接,都像極了博爾赫斯小說;迷宮、鏡子更是博爾赫斯的著名標簽……”

更有美國媒體直言:“雖然是華夏科幻電影,但從觀眾體驗角度來看,影片的表層故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類型片。因為它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幾近完美的電影元素構成,《盜夢空間》還具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

這個觀點得到許多美國業內人士認同。

即便《盜夢》的主創人員都是華夏演員,可仔細剖析這部影片的架構,不難發現表象下隱藏的濃濃好萊塢電影風格。

甚至有影評人翻出了易小星第一部國際作品《致命ID》,認為當年的那部影片背後,同樣掩蓋不住好萊塢電影風格。

但你還不能指責萌人抄襲,人家只是借助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套路,賦予了新的靈魂和思路,中西結合創造出了屬於華夏的科幻影片。

“華夏威脅論!”

這個觀點再次被部分美國排華媒體拋出,證據就是萌人影視正在“竊取”好萊塢的精華,重新包裝賦予新的靈魂後,反輸入美國本土。

該言論等於變相承認了《盜夢》的口碑,倒是起到了正面宣傳作用,而那些鐘情於傳統技術反對3D技術的媒體和電影人,對這部影片給與了更高的評價。

“當全世界都在大談3D技術革命的時候,華夏人謹慎使用綠幕與CG技術,盡可能使用真實環境或者布景拍攝,將重點放在演員在真實環境中做出的真實反應,於是打造出了最逼真的夢境世界。”

“在《魔境仙蹤》、《阿凡達》引領3D浪潮,‘展望未來影壇,請先戴好立體眼鏡’成為口號的時候,《盜夢》的出現,證明了吸引觀眾的始終還是充滿創意的思想內核,而不是技術泛濫的無腦大片。”

……

單從口碑來看,《盜夢空間》不輸《阿凡達》;上映院線方面,雙方的沖突也不大。

由於經歷了《魔鏡》2D版和3D版截然不同的觀影體現,許多觀眾更傾向於戴上立體眼鏡,坐在3D影院內觀影享受視覺效果,哪怕3D、IMAX3D的票價高得多。

所有3D和IMAX3D才是《阿凡達》的主陣地,自上映之後,這部分數量不多的銀幕,在全球票房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高,已經超過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