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第4/4頁)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標準,講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其他三個方面,蘇大偶像都是頂尖高手,唯獨這個圍棋,他總是不入流。這讓他自己也很郁悶。要說蘇東坡其實也是非常“爭強好勝”的。他寫一首好詞,當他自己感覺比較滿意的時候,他總是要找人詢問,“我這首詞和柳三變相比怎麽樣……”正是因為他自己一直認為自己的詞始終沒有超過柳永的詞。他才能夠形成突破。不僅創造出“豪放派”的詞風。也能寫出“千裏共嬋娟”這樣的極品。

到了圍棋上,蘇大偶像就沒有辦法了。他只能說說“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他寫這樣的詞,其實就是在自我安慰。他不僅喜歡自我安慰,他還喜歡給自己找理由。

“二十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最早就是由蘇東坡說出來的。很多人對這句話深以為然,其實不是的,大家都是被蘇大偶像忽悠了。他說這句話的本意,僅僅是給自己找輸棋的理由。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其實就是在“嘴硬”:

“我的圍棋水平不高,那是我接觸圍棋的時間很晚了。你以為我真的下不好圍棋嗎?不是的,像我這樣聰明的人,要下就要下成國手。我知道我自己沒有辦法成為國手了,所以我才沒有認真學習圍棋。要不然……哼……”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才是蘇東坡的本意。應該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吧。

李小強想起蘇大偶像的一些光輝事跡,不禁在心中沾沾自喜。不管怎麽說,自己總算是有一樣東西比他強。這絕對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不過很快,沾沾自喜的心情變得誠惶誠恐:

“看來方老分析得沒錯,浪漫主義的人確實是下不好圍棋。那麽反過來說呢,圍棋下得好的就肯定沒有浪漫主義。我的圍棋當然算是下得好的。那麽我就不是浪漫主義者。不是浪漫主義者,那就……”

在這一刻,李小強恍然大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老是下不出“試應手”的原因。

李小強陷入了糾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