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文物修復

“哎,老馮,把那畫貼到晾架上去,小心一點……”

“朱凱,你動作輕一點,這排刷的質量不怎麽樣,動作大了紙就透了。”

“胡老師,那硝酸的配比有點問題,濃度好像過了,您再給稀釋一下……”

在故宮博物院一處閑人免進的屋子裏,秦風忙的是一頭大汗,不停的在下著指令,而五六個人也隨著秦風的命令有條不紊的處理著手上的事情。

過完年已經一個多月了,秦風也進入到了文物修復的角色之中,在最開始的時候,那些老資格的修復專家因為秦風年輕,對他都是愛答不理的。

不過在主持了一副宋代佚名畫作的修復後,這些人頓時轉變了對秦風的看法,因為秦風的修復技術,就是比之齊功都不遑多讓。

學術界雖然經常會出現相互傾軋的事情,不過對於真有本事的人,那些老學者們還是能放低身段的,秦風指揮的那個胡老師,就是當年泉城胡麻子的後代。

說到文物修復,其實是和文物仿古一脈相傳的,歷史悠久之極。

春秋時期,在《呂氏春秋.審已篇》,《韓非子說林》均記載有贗鼎的故事。

至唐代已出現臨摹前人字畫等偽作之事,到北宋時期已極為盛行,尤以仿造青銅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型、紋飾仿得相當逼真。

元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仿制處於低潮,作工也比宋代低劣,但出現了民間專業仿古作坊,杭市的姜娘子、平江路的王吉等民間作坊仿制古銅器頗有名氣。

明代仿制也不如宋代。民間作坊主要在江南,仿器多按宋代編者的《考古圖》仿制,並仿制一些漢代規矩銅鏡和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器,制工粗糙。

不過在明代也有仿古精品,宣德年間所鑄的仿古爐,又稱宣德爐,它的式樣頗多,非常精美,獨具一格。並且以嘉興張鳴岐等人仿制的古代銅爐知名一時。

到清代更是百花齊放,幾乎所有古代文物都有仿制,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專業仿古高手。

如京城的範壽軒、趙允中、王盡臣、李玉彬、李墳堂、胡遷貞、潘承霖、王海等,濟南的胡麻子、胡世昌。

這些手藝高超的匠人們帶出了許多徒弟,並藉此逐漸形成了四大派別。古董商稱其為:京派、蘇派、濰派、長安派。

京派是由清宮造辦處的“歪嘴於”創辦的,他在辛亥革命時期出宮在清宮附近從事古器修復為生,並收有七個弟子。

等他們在抗戰時期各自教出的部分徒弟,解放以後並進入了博物館,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的文物修復人員。

蘇派地處江南,自明、清就已成了仿古作業的基地,清末民國年間、以周梅谷、劉俊卿、蔣聖寶、駱奇月、金潤生等仿古的銅器名匠名揚海內外。為今“南派”代表,現在文物修復界以南京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等為“南派”之源。

濰派主在形成於清代的乾隆、嘉慶時期,清末民國頗具規模。

作為古代墓葬最多的地區之一,長安一直都是仿古作偽最為興盛的地方。在具器物上偽刻銘紋便始於長安,主要仿造度量衡器,有蘇億年、蘇兆年兄弟和嶷眼張等著名工匠,所以在國內也是自成一派。

上文所說的胡麻子。以修復青銅器聞名國內外,破爛鐘鼎彝器。一經其手,便戍完整,毫無痕跡,雖經外人化驗,亦難識破。

只是胡麻子的兒子胡世昌,性情卻是非常刻薄吝嗇,他得了父親的衣缽,但從來不傳於外人,四十多歲去世的時候,被人認為是人亡藝絕。

不過那只是在《民間藝人錄》上的記載,實際上胡世昌是有個兒子的,只是胡世昌去世的時候兒子年齡尚幼,並沒能得到父親的傳承。

胡甲彥就是胡世昌的孫子,他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中,發現了爺爺遺留下來的一些筆記,後來有考入京大歷史系,被故宮博物院聘為研究員,也是沒辱沒了祖宗的名聲。

但就是這樣的人物,在秦風面前也老實的像個學生一般。

因為秦風只花了十天的時間,就將他修復了半年都沒成功的一尊雍正時期清宮造辦處制造的金佛,給完完整整的修復了出來,連胡甲彥都找不出任何的瑕疵。

“好了,今兒就到這裏吧。”

秦風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了,拍了拍手說道:“朱凱,你把恒溫調一下,保持在二十四度,把畫先晾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