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中流擊水 第二十二節 觀人(第2/2頁)

在他看來,鐘躍軍的表現似乎也是在為和自己相似的目標在努力。

…………………………

飯局終於散了,但是並未結束。

“雲達,在紅山幹得還算順手吧。”趙國棟捧起熱氣騰騰的茶杯,有些關心的問道。

“還行,李慶這個人雖然古板了一點,但是在工作上還是比較放手,說實話,他和原來的吳書堊記關系不睦,我倒是覺得很大程序是因為他們性格差異太大造成的,實際上並沒有什麽深層次的矛盾,現在他依然在沿襲這原來吳書堊記定下規劃,基本上沒有做多少變化。”,霍雲達啜著茶水,細細的品味著這京城裏的普洱和滇南的普洱究竟有何差別。

“唔,這就好,其實我一直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後悔不後悔留在滇南。”

趙國棟問了一個自己最想問的問題,他原本以為自己會在滇南幹上兩三年,那麽霍雲達如果能夠幹出一番成績來,自己也可以幫扶一把,幫對方扶上一個更高的台階,但是沒想到自己只在滇南呆了一年時間就離開了,雖然商無病和自己關系不錯,但是對於一個副廳級幹部來說,那就完全是兩碼事兒了,而蔡正陽只怕也很難在滇南呆過**。

霍雲達笑了起來,趙國棟一提這個話頭子時,他就知道趙國棟想要問什麽問題。

這個問題他自己也曾經多次反思過,雖然現在自己和李慶之間關系也還是不錯,在紅山這邊的工作也比較順手,但是遠離故鄉的那種孤寂感時不時還是要冒出來,尤其是在潘巧也調回了安原之後,這份感覺更濃。

“趙主任,這個問題我想過,但是捫心自問,當初您走時我還是有些後悔,尤其是潘巧也調回了安原,有點子自己一個人被拋在了他鄉的感覺,還好,有個向軍和我搭伴兒,但是後來我也反復思考過,我為什麽非要想到回安原呢?男兒志在四方,紅山這塊土地老百姓淳樸善良,還有無數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有時候到下邊去考察調研,看到那些個充滿期盼的眼睛,我都覺得自己背負的責任有多大。”,霍雲達有些感慨,“想到這些,我就為自己有時候的些許私心感到臉紅,人這一輩子圖個什麽,古人說,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咱們這為官一任,總得要給老百姓留下一個好名聲吧?我希望至少在我某一天離開紅山時,紅山的老百姓會這樣評價一句話,姓霍的還是在咱們紅山為咱們做了一點實事,有這樣一個評價,我就滿足了。”

趙國棟被霍雲達有些質樸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做點實事,對,就是這句話,當官就是要為老百姓做點實事,聽起來似乎很俗,也有點諂媚邀寵討好老百姓的味道,但是轉念一想,你當官不討好老百姓,那該討好誰?討好老百姓有錯麽?

現在大家都言必稱政績,政績是什麽?政績就是讓老百姓滿意的事情,增加收入也好,改善生活環境也好,到造就業也好,那就是討好老百姓的活兒,只要你是實實在在的做到了討好老百姓,那就是政績。

很多人更看重上級領導的觀感,在趙國棟看來這也沒錯,如果上級領導的態度和老百姓的需求有所偏差,那麽怎樣來促成和引導這二者的協調,那就是考較你這個領導能力的時候。

上級領導的考慮自然有他的角度,而實際老百姓的需求則更現實,怎樣來實現這其中統一協調,其實也就體現了一地領導幹部的能力,但是當二者不可調和時,趙國棟覺得這就是考驗領導幹部政治素質的時候了,而他覺得霍雲達所說的已經證明對方在這一點上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