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揚首奮蹄 第40節 奇兵(第2/3頁)

本來幾人對趙國棟竭力推行的企業改制就有些疑慮情緒,尤其是曾令淳,在王益和淩霄兩人觀點日趨一致的情況下,兩人也經常向曾令淳介紹自己一方觀點,並且逐漸影響到了曾令淳的看法,這也才會有今天這場常委會上的爭執。

趙國棟意識到自己這一段時間只顧關注市裏變化和五月份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會兩件事情上了,對於區裏風向變化有些疏忽。

淩霄和王益漸行漸近他清楚,不過這兩個家夥,一個是掛職副書記,雖然明確分管黨群,但是說實話接觸了這麽久,只覺得這個家夥理論水平不錯,但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尤其是在對基層千變萬化的復雜情況根本就不了解,只會抱著書本上的一些教條知識滔滔不絕,卻不思學習基層幹部紮實工作作風,一句話,工作作風飄忽,喜好紙上談兵,他根本就看不上這種貌似高深大愚若智的角色。

但是趙國棟沒有想到淩霄和王益兩個家夥居然能把曾令淳也拉進,這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外,曾令淳和他的關系一直相處不錯,雖然在工作中有些觀點不盡一致,但是總體來說曾令淳對趙國棟的工作還是相當支持的,但是從這一次曾令淳主持區委常委會研究工作的態度來看,情況似乎略略有些變化。

趙國棟並不是覺得曾令淳態度發生了什麽根本性的變化,而是覺得曾令淳顯然更重視淩霄和王益的意見和態度,這是一個相當微妙的變化,主持會議者給予發言者一個什麽樣的合適機會和時間,往往也就代表了他的傾向性,如果說除了自己這個書記之外,常委會上另外三個副書記都和自己唱起了反調,那自己這個書記就有些失職了。

“其他幾位同志還有沒有意見,都可以提出來。”曾令淳語氣平靜溫和,目光如水一般環視周圍其他幾位常委。

桂全友已經發過言了,肖朝貴和彭元厚也是泛泛說了一些看法,畢竟這是經濟方面的工作,和他們關系不是很大,駱育成對於這些話題也不是很熟悉,至於賀同,在這種會議上更是歷來隨大流,常委會似乎第一次有些偏離了趙國棟預定的軌道。

“曾區長,我想說說我的看法。”魏曉嵐整理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筆記本,隨手拂弄了一下額際發絲。

“噢?好啊,曉嵐,說說你的意見。”曾令淳對魏曉嵐這個副手的印象也很好,雖然說不上什麽特別密切,但是曾令淳還是相當欣賞魏曉嵐的幹練的。

“我覺得剛才趙書記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值得我們深思,研究工作就要研究形勢。”魏曉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淡淡地道:“為什麽要研究形勢?我們現在又處於什麽形勢下?研究形勢,我們才能準確判定我們西江區所處的歷史方位,為正確決策和開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所謂形勢,就是直接影響工作的主客觀環境,而研究工作就必先研究形勢,這是我們當地優良傳統和工作經驗。”

“我們西江區現在處於一種什麽形勢下?黨的十五大和九屆人大的召開已經為全國全省全市指明了我們今後五年發展方向,今後五年我們主要抓什麽?歸宗到底,還是一句話,抓工作,抓中心工作!中心工作是什麽,經濟建設!”

“再回頭來看看我們西江區的情況,工業生產連續幾年萎靡不振,增長乏力,是我們基礎不好?不是,眾所周知,西江區繼承了原來寧陵市底子,基礎比全市任何一個縣區的基礎都好;是市裏邊不夠重視?也不是,市委把趙書記派到我們西江區,而且趙書記還兼任了市委常委,趙書記在花林縣主抓經濟兩年,花林縣97年經濟總量已經從95年的全市九個縣區中倒數第二躍居全市正數第三,僅次於西江和曹集,淩書記從國家中直機關下派下來,曾區長來自我們市計經委,足以證明市委市政府對我們西江區的重視,而經過去年幹部調整之後,我們區經濟形勢已經出現止滑企穩的跡象,可以說我們西江區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形勢!”

魏曉嵐的突然發力,一下子把包括曾令淳幾人在內的所有常委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所有人都對魏曉嵐的言談產生了相當興趣,想要看看這位剛剛進常委不久的副區長會有什麽驚人之語。

“中央和省市兩級都確立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道路,我們西江區也不例外,眼下我們西江區面臨前所未有的好形勢,臨港工業區的即將啟動,鄰近開發區建設電力設備和材料制造基地的規劃即將出台,我們不能坐等。”

“企業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記得這是洪總理在九屆人大會後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提出的本屆政府關於國企改革的思路,而抓大放小,也是中央確定了的基本原則,西江區企業小而散,都不屬於國家命脈型企業,可以說都是屬於競爭性領域的小企業,這些企業將會隨著今後競爭的日益增強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果斷放手揭開它們的束縛,從政策和體制上解放它們,讓它們在市場經濟中去搏擊成長,而還抱著老觀念把它們牢牢攥在手中,到時候只會既害了企業,也拖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