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揚首奮蹄 第25節 亮點(1)(第2/2頁)

一排排堆砌得整整齊齊的竹椅擺放在曬場另一端,估計都是成品,幾個壯年漢子正在揮汗如雨的鋸著竹竿,另外幾個盤腿坐在地上的年齡稍大的男子則是小心翼翼地剝著篾條,一台農用車停在一旁,兩個小夥子正在賣力的裝貨。

“這些竹椅銷到哪裏?”趙國棟從進院子以來就一直沒有多說話。

趙三喜和村上幹部介紹,魏曉嵐補充,應該說得相當詳盡,他只是想了解竹編產品這個市場有多大。

“這種竹編椅是普通貨,主要銷到鄰近的永梁和通城,每個月永梁和通城的客人大概都會來我們竹花竹編合作社進貨兩到三次,都是這種農用車滿滿一車,高峰時候船夠達到每周進一次貨。”村支書高連升很是自豪,“其實永梁那邊也產竹子,但是一來他們那邊竹子質量不太好,二來他們那邊編戶都是零散個體性的,沒有形成規模,難以適應大批量生產需要,不像我們這邊基本上都形成一個規矩,一個村裏主要勞動力幹啥,婦女家幹啥,老人幹啥,心中各自都有譜兒。”

“噢,你這裏怎麽搞的?”趙國棟來了興趣。

“先前也是各家幹各家的,雖然生意也不錯,但是一來產量拿不起來,來個稍微大一點的客戶就得幾家十來家的湊,而且規格也不一樣,客戶也不太滿意,後來我想了想就先把我自己幾家親戚吆喝在一起。嗯,學著那流水線作業式的,從砍伐到晾曬再到加工,最後到編制,然後到上貨運輸,形成一條龍,這樣產品規格大致一樣了,而且產量也拿上來了,大家都漸漸對自己手上的活兒熟悉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高連升很為自己的靈機一動想出的這個主意自豪,“後來周鄰看到我這個方式的確很好,也就漸漸加入進來,我也就接納他們,然後進行分工,規模也就越做越大,現在咱們村裏搞竹編的有百分之七十都加入了這個合作社,趙書記,你看到的這只是一個點,其他還有幾個和這個規模相似的點呢。”

“唔,高書記,你的腦子很靈活啊,能夠想到流水線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懂經營,難得啊。”趙國棟很是欣慰。

“嘿嘿,趙書記,這也不全是我一個人功勞,先前我們雖然也搞起來了,但是主要還是生產比較便宜的竹椅、竹席,後來還是趙書記和卿鄉長他們來指導我們,要我們還是的出去參觀開眼界,還得出去學習發展,我們先前還不願意,後來好說歹說鄉裏組織我們出去看了幾回,覺得是與淅江和四川那邊的竹編產業有些差距,所以才又回來改進。”

這個高連升也相當健談,說起話來也是一套接一套,滔滔不絕。

“現在我們除了搞這些基本的竹椅、竹篾席外,我們也開始學著搞竹編工藝品,比如工藝竹籃、工藝竹箱等產品,去年我們就接到通城那邊幾家臉臘制品生產廠的訂貨,他們看中了我們的工藝竹箱,專門用來包裝他們的高档貨,一次訂貨都是上萬個,忙了我們好幾個月才算把貨交了,這不,今年訂貨單也早早就下來了,而且魏區長還為我們聯系了幾家千州那邊的山貨生產大戶,他們也希望我們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包裝箱來,我們都還在琢磨敢不敢接這個大單呢。”

“噢?”趙國棟頓時刮目相看,扭過頭來看了一眼魏曉嵐,然後目光重新再回到高連升臉上:“你們這裏還能搞工藝包裝設計?”

“嘿嘿,趙書記,老高的女兒就是在大學學廣告設計制作的,後來她爸就讓她幫忙設計一些圖案和規格,她也就漸漸成了業余設計師,去年幹脆就回來了,幫她爸搞,這段時間小高都到安原輕工業學院自費進修去了,估計還得幾個月才能結束,只是每個星期六星期天回來看看。”鄉長卿尚權幫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