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海闊魚躍 第086節 競爭(第2/2頁)

不過在視察了徐區四個鄉鎮已經規劃正在積極建的十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和浦渡區兩個鄉在建的五萬畝優質牧草基地之後,伊利集團高層的心稍稍落定,之後花林縣方面又主動替伊利乳業聯系了西河縣方面,邀請西河方面一道與伊利乳業的高層進行對話,並陪同對方一同實考察了西河縣南部五個鄉鎮,親眼目睹了已經開始效仿花林方面正在積極興建草場的農戶,甚至還看到了大農學院設在花林縣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的教授帶著學生在西河縣農業局幹部陪同下正在現場指點的情形,這更堅定了伊利乳業在花林建廠的信心。

在霍雲達的牽線搭橋和推動下,除了前期已經進入制革工業園的四家企業之外,後續兩家規模較大的制革企業也終於接受了花林縣方面提出的聯合出資建立汙水處理廠的方案,而這個汙水廠設計規模將處理汙水二十萬噸,投資模達到三千萬元,其中兩千萬元由花林縣財政投入,其余一千萬元則由這六家企業按照規模大小和排汙量來攤派,而根據協議,日後進入制革工業園區的制革企業也將按照此次確定的標準投入資金,用以維護和擴大這個汙水處理廠的運營和建設。

這樣一個已經有些超前的汙水處理廠的建成雖然不敢說一勞永逸,但是至少在三到五年內都不需要考慮汙染排放處理問題,不但可以為制革工業園區的制革企業提供環保治汙支持,同時也能解決像食品工業園區的工業廢水和行政、居住區的生活汙水,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當然花林縣財政也付出了真金白銀。

說實話,趙國棟還真有些不願意離開花林縣,但是他知道如果真的爭奪到了那個常委位置,只怕呆在花林縣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西江區的基礎厚實,其GDP原本遠高於其他區縣,即便是花林緊趕慢趕,按照目前的追趕速度,只怕也要兩三年後才能有一比之力。只不過西江區原本在寧陵市的絕對老大地位已經受到了挑戰,無論是緊隨其後的曹集,還是表現的咄咄逼人的花林,都已經露出了要趕超的態勢。

西江區這兩年卻是陷入了困境,國有企業的不景氣,加之原本屬於市屬企業的一些國有企業也劃歸到了區上,這更增加了西江區的負擔,一年光是這些企業解困問都把西江區折騰得焦頭爛額,如何尋找到一個適合市情區情的解決辦法,一直是西江區委區政府努力想要做的事情。

加上這兩年區委書記張紹文與市裏邊主要領導的關系不睦,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成立和東江區的分離出去,又分走了西江區原本擁有的區位優勢和大量資源,使江區更難得受導青睞,而一些招商引資而來落足寧陵的企業紛紛選擇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江區。

拿西江區幹的話來說,西江區現在成了典型的“燈下黑”,四周都是一片光明,唯獨坐落在市委市政府眼皮子底下的西江區反而成了破落戶,就連幹部的獎金去年都破例比以往下浮了不少,這也引起了區裏幹們強烈反應。

這些情況都是趙國棟存了份心思之後逐漸了解到的,桂全友就是一個最好的密探。

無論最後這個常委帽子花落誰家,趙國棟估計扣上這個帽子的家夥都只有去接張紹文的班。

破而後立,固然是機會,更多的是壓力和困難,尤其是在這種老城區,又處在市委市府眼皮子下邊,而且旁邊還有兩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一個是市委市府的掌中寶心頭肉經濟技術開發區,另一個氣勢正盛輕裝上陣沒有半點包袱的東江區,而西江區背上了老寧陵市的所有離退休幹部包袱,幾乎所有的老企業也都落在了西江區轄地內,其想要打開工作局面的難度可想而知,也難怪張紹文頭頂頭發日漸稀落,那都是給折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