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展望

現在學界流行的觀點是可控核聚變距離實現還需要五十年的時間,而且是永遠五十年,也就是說在2007年的時候大家預計會在2057年左右實現,到了2008年,這個時間節點又變成了2058年。

現在呂丘建將這個時間縮短到十五年,難怪秦風會如此激動;以前他以為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可控核聚變實現的曙光就不錯了,現在按照呂丘建給出的時間點,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任期內目睹羲和計劃的成功,你又如何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呢?

“可控核聚變距離實現還有五十年的說法是建立在原油投入不變的基礎上的結果,現在我們投入了如此大規模的資金以及人力、物力,所以才能夠將時間縮短到十五年!”呂丘建解釋道,“另外如今基礎領域的研究日益發展,或許將來用不到這麽久也說不定!”

更重要的是主持這個項目的是我啊!要是換了別人恐怕就沒有這麽順利了,當然這種不自謙的話呂丘建是不會說出來的,“當然這個時間點是建立在中央會一直對項目進行全力支持,中途不會發生減少投資、將人力調撥到其他項目等情況的基礎上,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就不敢保證了!”

“這一點你完全可以放心,中央既然決定開啟羲和計劃,就已經做好了長期支持的準備!”秦風篤定地說道,“當初我們的前輩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都完成了兩彈一星的大工程,如今我們的情況比過去好得多,就更沒有道理中途放棄這樣的計劃了!”

“其實羲和計劃也不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您知道我在歐洲核子中心工作過一段時間,歐洲核子中心雖然主要是進行基礎領域的研究,但它同樣誕生出許許多多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副產品,比如說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化的互聯網!”呂丘建拿出了CERN做例子,“羲和計劃涉及到材料學、激光、低溫超導體、人工智能、超級電池等多個領域的研究。這些都是可以帶來極大經濟回報的研究,同時還能促進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

“現在計劃開始階段還需要中央為我們輸血,等到將來說不定羲和計劃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就會遠遠超過中央提供給我們的資金。”呂丘建信心滿滿地說道。

“老人家當年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秦風點點頭答道,“又有人說,沒有比投資科學回報率更高的事情了!過去的一百多年,我國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落後,才會遭受列強的欺淩經歷了漫長的屈辱歲月!正因為這個原因,建國後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還要大力發展兩彈一星;現在歷史的機遇降臨到我們這一代人的頭上,我們絕對不會錯過這個能實現華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機會。”

“我知道你們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但是我絕不會讓你們失望的!”劃撥接近華國每年GDP總量千分之幾的經費到一個項目上,還不能詳細說明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即使是長老團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像這樣采用舉國體制來進行一個大型科研項目,其實也是很有風險的;這種風險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如何保證這樣的投入肯定會出成果?其次,如何保證這些經費的高效利用?有沒有更好的方案?舉個例子,華國和米國同時開展某項科研競賽,華國花了一百億美元才把項目做出來,米國則冒出來個天才用十億美元就搞定了一切。效果還比華國的好!這讓外人知道了該如何評價?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當年海森堡領銜,哈恩、蓋革、勞厄、波特等頂級科學家參與的鈾俱樂部和奧本海默領銜,費米、波爾、查德威克、費曼等多位天才參與的曼哈頓計劃就原子彈展開競爭;德國最終在投入了大量資金之後功虧一簣。

這其中固然有德國的重水工廠被盟軍炸毀。缺少減速劑,石墨純度不夠,以及德國的投入不如米國多,希特勒的政策趕走了大批優秀科學家的原因。但海森堡的團隊不如奧本海默的團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這方面呂丘建並不擔心,他可以確信自己是這個領域最出色的科學家;而且現在其他國家還沒有開啟如此大規模的計劃;他有信心趕在所有國家之前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應用。

這些事情他有信心,但長老團的信心卻不一定有他這麽足。雖然秦風現在如此說,可將來要是長時間沒有取得成果,那麽接下來肯定會是削減經費乃至取消項目了!他也將會從雲端跌入谷底。

所以,為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能夠對自己提供持續的支持,以及向華國人名乃至世界其他各國解釋羲和計劃資金的去向,呂丘建都得帶領團隊不斷推出各種成果,並將這些成果篩選後公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