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如何快速獲獎?

那麽如果呂丘建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能和丁肇中以及佩爾那樣獲得諾貝爾獎麽?現實很悲催,這一發現並不能獲獎;因為關於希格斯機制的理論工作都由希格斯幹的差不多了,即使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是希格斯和他的小夥伴們獲獎而不是呂丘建。

那麽呂丘建又為什麽要幹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活兒呢?一方面這一發現的確會對物理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推動整個物理屆的大發展;本位面的物理水準提升了對自己的計劃自然有好處。

另一方面這一成就雖然不能得獎,但也能夠鍛煉自己的實驗能力,同時還會刷上一波聲望;現在自己在數學界的聲望基本夠用了,可在物理圈子裏還是個新人,取得這一成就將大大提升自己的地位,接下來自己要是想用LHC搞點別的,委員會也會慎重考慮不是?

最後,除非是影響巨大、不可辯駁的成就,諾貝爾獎不會立刻頒發給自己,做出這一成就雖然不能直接獲獎,但也可以成為在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關注的眾多科學家中的一員;等下一次做出成果了,說不定就能輪到自己了。

呂丘建本人對是否獲獎並非看的很重,但要想得到華國的大力支持,光憑借菲爾茲獎恐怕還有點不夠,因為數學終究偏理論了一些;有個諾貝爾物理獎的頭銜才能更好地說服政府給自己劃撥資源、提供支持。

因此,呂丘建不僅要獲獎,還要在短時間內獲獎!這樣才能節省時間,盡快投入到計劃的實施中去。

如果要短時間內獲獎,憑借理論研究是不夠的,因為理論終究需要時間來驗證;還是拿希格斯做例子。他在64年就提出了希格斯機制,卻一直等到13年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後才獲獎,整整經歷了近五十年的時間。

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是一直沒有獲獎;其他因為壽命抵不過時間的侵蝕。在自己的理論被驗證前就不幸逝世從而錯失諾貝爾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希格斯的小夥伴布勞特。

應用方面的成果獲獎所需要的時間比理論要短一些。但也不是一兩年就能獲獎的;應用的成果需要傳播、需要其他人用他的發明做出成績;中村修二開發藍色發光二極管的時間是93年,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時間則是14年,也間隔了十年之久。

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倒是快一些,從04年搞出石墨烯到10年得獎只用了六年時間,這能讓希格斯郁悶死;但六年對呂丘建來說還是有些長了。

更別說還有一大堆物理學家等著排隊領獎的問題了,哥本哈根學派的幾個成員中,波爾在22年獲獎,泡利在45年獲獎。期間整整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等待。

諾貝爾獎史上最年輕的獲得者勞倫斯·布拉格倒是在15年發表了題為“X射線和晶體結構”的論文後當年就獲得了獎項,不過那是近乎遠古時期的事情,如今的形勢和當初大不一樣,不能拿來做例子。

所以,就像上面說的一樣,呂丘建必須拿出能讓整個物理屆震動,並且完全能經受的住檢驗的成果,如此才能在短時間內獲獎。

對於具體的方案呂丘建還沒有想好,雖然諾貝爾獎十分重要,但也沒有到要讓自己放棄本職工作專心為其奮鬥的程度;況且要完成自己的計劃。不拿出好幾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是不行的,還是先搞定希格斯玻色子的問題再說吧!

“啊,又是毫無收獲的一天!”呂丘建伸了個懶腰站起來。今天的這一堆數據裏並沒有發現什麽能帶來驚喜的東西,當然這也是科學研究的常態,如果天天都有新的發現,那反而不正常了。

“已經快到下班的時候了啊!先喝杯茶然後我們一起去吃飯好了!”同一實驗室的迪特裏希·拜爾萊因立刻貼心的送上溫度剛剛好的茶。

在大多數實驗室裏讀博的孩子一般只有兩個選擇,練出一條結實的大腿,或者去抱別人的大腿;盡管呂丘建加入到胥夫特教授的實驗室裏只有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但他已經成為這間實驗室裏最粗的那根大腿,迪特裏希還能不趕緊緊緊抱住,以求能在他的幫助下讓自己順利畢業。

所以這幾天什麽端茶遞水、叫外賣、打掃衛生之類的活兒他都全包了!誰說德國人古板不知變通來著。看迪特裏希的樣子伺候人的本事練得挺熟麽!

“謝謝你,迪特裏希!”這家夥不僅擅長伺候人。擺弄實驗設備之類的活兒也幹得很棒,是個不錯的助手。所以呂丘建欣然接受了他的殷勤,“這周末拜仁就要在主場對陣柏林赫塔了,你想去的話我幫你弄幾張票!都是靠前的位置。”

從這幾天的接觸中,呂丘建已經知道他是拜仁的球迷,這種禮物想必他不會拒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