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教皇格羅滕迪克

代數幾何上真正的神,翻開任何一本現代代數幾何教材或專著,都會頻繁的看到如GROTH-TOPOLOGY、H-LOGY、GROTH-RING等名詞,他的理論養活了當今世界接近半數的數學家,這就是對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的評價,數學家們用基督徒看待教皇的陽光來仰望這個特立獨行的男人。

1928年出生於柏林,在納粹上台後跟隨父親逃往巴黎;當他開始讀書後,在他的數學課上,他不需要老師的提示就能區分什麽東西是深層的、什麽是表面的,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錯誤的。他發現課本上的數學問題老是重復,而且經常和那些可以賦予它意義的東西隔離開,“這是這本書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或許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也在中學二年級,但和中二們不同的是中二無法改變錯誤的世界,格羅滕迪克卻能改變數學。

在蒙比利爾大學讀書期間,他重新發現了測度論和勒貝格積分的概念;畢業後,在他的老師舒拉的指引下重新回到巴黎尋找布爾巴基學派的重要人物亨利·嘉當,在那裏他認識了克勞德·夏瓦雷、讓·德爾薩、讓·丟多涅、羅傑·苟德曼、洛朗·施瓦茲和安德烈·魏依等一流數學家,並加入到布爾巴基學派當中,並將布爾巴基學派推向巔峰。

麻省理工學院的邁克爾·阿丁說,在1950年代晚期和1960年代,“數學世界需要適應他”,中二時期的宣言一朝成為現實;有人參觀他所在的研究所但沒看到有書,格羅滕迪克說,“我們不讀書。我們自己寫書”,他終於擺脫錯誤的數學書了。

五六十年代,格羅滕迪克對代數幾何進行了徹底的革命。發表了十幾本巨著,建立了一套宏大而完整的“概型理論”。他的工作堪稱代數幾何的顛峰。他的著作被譽為“格羅滕迪克聖經”。他的理論就發揮了價值。在概型理論的基礎上,數學家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的成就:他第一次給出了著名的黎曼·洛赫定理的代數證明。

它導致了如下事件:

1973年,德利涅證明了魏依猜想(獲1978菲爾茲獎);

1983年,G.FALTINGS證明了莫德爾猜想(獲1986菲爾茲獎);

1995年,懷爾斯證明了谷山·志村猜想,進而解決了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的費爾馬大定理(獲1996菲爾茲特別獎)。

這些成就代表著當代數學的最高水平,足以光彪千古。20世紀的代數幾何學湧現了許多天才和菲爾茲獎,但是上帝只有一個,就是格羅滕迪克。

由於受父親在二戰期間死於納粹集中營和母親離世後抑郁症的影響,格羅滕迪克還是一名激進的生態和環境保護者;因為這個原因他先後拒絕了菲爾茲獎和克拉福德獎,並因為部分資助來自國防部而辭去了法國高等研究院的工作;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奪去了露西亞數學家龐特裏亞金的話筒。因為他的報告中涉及了導彈追蹤飛機的問題。

73年離開巴黎移居到鄉村,90年留下所有手稿徹底離開數學界隱居起來,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沒想到這一次連他也驚動了,呂丘建感到十分驚訝。

以格羅滕迪克的身份和地位,區區一個龐加萊猜想似乎還不足以吸引他的到來;比呂丘建更激動地是京師大學的教師和先期到達的數學家們!

得知格羅滕迪克到來的數學家們紛紛趕往大廳朝聖,是的,在他們的心中,格羅滕迪克就是數學之神在地面上的化身。

校長更是激動地不能自已,格羅滕迪克時隔十多年後重新出山的目的地選擇了京師大學,這是多麽大的榮耀啊!

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格羅滕迪克的思維依然敏銳,對於這些數學家們所提出的問題都能夠快速回答,只是剛回答完幾個問題就露出一絲倦意。

眾人不敢打擾。趕緊告辭退下!“呂,老師請你留一下!”就在呂丘建準備離開的時候,德利涅出聲挽留。

“好的,先生!”呂丘建將門輕輕關上又走了回來,恭恭敬敬的站在格羅滕迪克面前。

“你認為數學是什麽?”格羅滕迪克看了他好一會兒才緩緩問道。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哈代會說,“數學是美,美是首要的試金石:醜陋的數學不可能永存。”

恩格斯的答案比較正統。“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

羅素則認為,“數學是所有形如P蘊含Q的命題的類。”

然而。這些是格羅滕迪克想要的答案麽?呂丘建當然不會這麽認為,他仔細想了想格羅滕迪克的經歷。然後答道,“數學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和宇宙秩序的體現。”

格羅滕迪克當年放棄數學的原因是認為還有比數學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生存的需要和我們星球穩定而人道的秩序的提倡。”呂丘建的回答則是將這些和數學同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