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侵掠如火(第2/3頁)

要調動起科大的這種能量,李靖平提出的方案中就有“政府高校企業”共同創建聯合實驗室的模式,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想。

今天李靖平就考察調研了科大的諸多重點項目,包括走訪創新中心,科學工程研究中心,計研所等相關單位,對科大的科研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他指出了科大這些研究平台對地方的支持,強調了科大科研項目在產業創新上面的重要作用,給出了突圍關鍵技術,切實幫助產業解決技術“卡脖子”的建議和期望。

在科大領導看來,李靖平的政策方針其實相當的聰明,他更想在改革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如何留下自己的印記?提出的高校企業的產學研一體模式,就是這樣的體現。

以前的中國高校產學合作模式,經歷過建國初期的校辦工廠,接著是校辦企業,現在基本停留在校辦企業階段,但是90年代校辦企業的改革不徹底,導致很多校辦企業難以擺脫低效率運營局面,到了2000年,校辦企業改革再度被熱議,然而具體應該走向什麽方向,國務院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以及清北兩所頂尖大學,還成立了一個調研團隊,目前還在調研過程中,估計明年調研結果才能上報國務院。

科大的影響力地位毋容置疑,如果李靖平能夠以此在科大打造出成功的案例,那麽影響力就會迅速擴散。而如果證明這種模式能夠走通,那麽更進一步在全國那麽多高校,至少是有水準的幾十所一流高校中推廣開來,所引起的,將是鏈式反應。

CQ是目前互聯網企業的一個代表,在即時通信和遊戲業務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而CQ要在南州建立分部,政府就直接給了地,給了政策。而李明石這樣一位引領互聯網風向的人物,透露出和高校合作項目的願景,科大當然是非常歡迎的。

而在走訪了科大的這些相關科研單位和中心之後,領導是離開了,但相關單位的內部人員則是對這次的考察調研是有幾分期待的,對於一些和互聯網IT不沾邊的項目來說,就不期望CQ公司會找上自己搞什麽技術研發了,只是副市長和相關部門領導到訪之後,會不會對各自單位對獲得政府扶持資金有所幫助?

對於本就是一些和IT技術相關的單位,強勢的當然不必在乎企業的資金支持,但一些相對弱勢的項目,則就不一樣了,多少會有期待,如果企業能夠注入資金,那麽技術研發過後的產品,又能得到企業的渠道推廣運用,拿到股份的分紅,也是一條路。

只是到底CQ會和哪些項目團隊進行合作,準備合作研發哪些項目,那就是大家主要揣測和未來角逐的焦點了。

結果尚未出爐,還需翹首以待。

……

在通過了這些校內走訪過後,緊接著就是科大方面一直在等待著的論證環節了。

而這個論證環節,其實就是見真章的時候,那就是CQ到底能拿出多少資金來。等於是科大方面今天其實在市領導的參與下,把手頭上的資源擺出來展示了一番,就看老板要買哪個藝了。

因為說到底校企合作,最終還是要以企業的自身需求和戰略為主。企業需要什麽樣的技術,需要哪方面的人才,高校就對應的填空,沒辦法,誰叫人家是金主。

黃培是這場校企合作的強力促成者。引入校外研究資金的好處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這不是杯水車薪。因為先前CQ方面透露出來的消息中,據說是打算在和科大合作上面,投入三千到五千萬左右的資金,具體能拿多少,實在是看自己這方賣力的程度。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科大今年研發資金5個億,確實不錯,國內大學都算投入很高的了,至少是前幾名。然而也要看到,科大今年校內的科研項目1500多個,平均分潤到各個項目的資金數目是多少,不過三十多萬。

如果CQ能拿三千到五千萬出來,這等於是一到兩個大項目的經費支持,非常可觀。更別提還能帶動市裏聯動的資金支持,甚至試點成功後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投入資金。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展望,而眼前,這麽大一塊肥肉,先咬下再說。

在市領導李靖平的一番回顧發言,緊接著才是人人矚目的李明石發言的重頭戲時間。

當李明石在會場先表明了對科大的學風,文化精神的贊揚,然後直接開門見山,表示CQ有意向分批次投入八千萬,和科大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實驗室計劃的時候,在場的科大校方高層都明顯深呼吸一口。

八千萬!

已經迅速在心頭計算,近乎於科大一年科研經費的20%,這是什麽概念?黃培心頭隨著狂喜一陣劇烈搏動,就連旁邊的校長朱華清都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