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深入探討(第2/2頁)

又是自己老爸……

程燃很想說老爸你有沒有想過,在大學的我在你陰影下也是很難啊。

程燃深吸一口氣,點頭,“互聯網的冬天造成了IT業的冬天,這個冬天還沒結束,怎麽渡過它不在於它什麽時候過去,而是我們什麽時候準備好了適應極限生存的辦法。

日本是一面鏡子,從90年代起,連續十年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日本的企業在漫長的冬天裏仍然能頑強地生存與發展,這種頑強的耐力不在於公司的制度,因為公司制度會僵化,會落後時代。也不在於決策,有的決策恰恰致命,而不可能永遠有人一直正確的決策。企業渡過困境的原因恰恰源自於其內部人員的勤奮,在困境裏的忍耐和苦中作樂的精神。日本的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天道酬勤,凡事的成功都逃不出這四個字。

然而日本企業在新世紀所面臨的三種困難也是事實存在的,分別是雇傭過剩、設備過剩和債務過剩。這三種過剩要解決會涉及機構改革、結構及產業重組,向發展知識創新產業過渡,以及培養核心經營能力和向速度經營的轉變。

過去的日本企業體制讓企業在寒冬時期也能人心穩定,協助企業渡過難關,然而在新格局的時候,這種體制又會反過來束縛這種轉變,使改革困難重重。未來的日趨嚴峻的國際貿易競爭中,體制會成為日本經濟的絆腳石,必然會拖累日本經濟發展,所以在未來國際競爭大格局下,不改變舊體制,墨守成規,就是失敗的最大根源。這點我們國家,還有國內的企業,都要引以為鑒。”

“這對於我國的IT業來說也是個可以參見的實例,IT業寒冬是個危機,也是一個大的機遇,今年加入WTO,關稅大幅下降,有些甚至趨近於零,這是件很殘酷的事情,我們的IT公司缺乏核心技術,缺乏雄厚資金,本土IT業就將在全球IT產業鏈中越來越走向低端,光靠市場化要參與國際競爭,無非是天方夜譚,政府要主導,國家要投入資源,同時國內的資本要盡量在本土IT業上形成一定的泡沫,這樣就能給創新型小企業生存的空間,要形成創新型小公司的生存土壤,參照矽谷經驗,小公司實際上才是創新的源頭。保持創新,這是我們和國外IT跨國公司一戰的本錢。做到這些,中國IT業能夠從這場冬天突圍,把寒冬當成磨礪,沒準就能抓到戰略轉折點。”

智庫是一種說法,實際上是國內能上達天聽,能夠提交報告和各種渠道影響到國家機關進行政策制定的教授專家一種統稱。

眼前的鄧錫華,和李太行院士一樣,都是其中之一。

程燃說的話能夠影響鄧錫華一些,鄧錫華在決策圈所能有的能量,那就不是現在的他具有的。

鄧錫華聽著,用手敲了敲桌子,“繼續。”

程燃醒悟過來,搖頭,“沒有了。”

“沒有了……”鄧錫華也像是有些意猶未盡,擡起頭來,眼神筆直的凝視他,片刻後道,“如果這是你的見解……我認為,講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