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聯絡人和翻譯

在救援學界存在著一種共識,那就是認為在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是72小時,也就是有著一個“黃金72小時”的說法。在這段時間內,災民的存活率是比較高的。在72小時的期間內,災民的存活率是隨著時間的消逝呈遞減趨勢的。在24小時內被救出的人員,存活率在90%以上,在24-48小時內被救出的人員存活率會下降到50%-60%,在48-72小時內救出的人員存活率會下降到20%-30%。

烏有縣地震是屬於地質災害,同樣適用於“黃金72小時”的說法。在黃金72小時內,把生命通道留給專業救援隊伍和有經驗的賑災組織已經成為了抗震救災工作中的一個共識。相比於專業的救援人員來說,熱血志願者到災區能派上的用處並不大,盲目進入災區,只會給救援工作帶來影響和幹擾,其實是添亂。有專業的救援組織負責人還特別公開呼籲過,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時內,名人明星暫時不要前往。

當然,專業救援也不是說就不需要民間救援了,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在災區外圍設立一個抗震救災的協調點,這個協調點一方面可以負責接納各方送來的救災物資,組織統一運送,同時也可以把分散的有經驗的民間救援團體與個人組織起來,根據需要安排到災區。這樣既可以避免過多占用通道,保障生命道路的暢通,也可以集結民間救援力量參與抗震救災。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肖遙最開始不願送姜燕回烏有縣,除了安全問題,這也是原因之一。而這次烏有縣地震,政府部分也是這麽做的,所以當時在山口,那位中年人才會禁止肖遙進入,要他去找專業的志願組織報名等待統一組織安排。同樣的,這也是網上某些人抨擊肖遙去災區是去做秀的理由。好在,肖遙通過那個新聞視頻中的表現證明了自己這個明星不僅在唱歌演戲方面很專業,在救援工作中同樣也是一位“專業人士”,不是腦子一熱就跑去災區添亂的“熱血青年”或“做秀明星”。

雖然有著“黃金72小時”的說法,但烏有縣的救援工作並不是只持續三天就結束的。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地質災害中,被困人員在超過72小時後被救出依然存活的例子也是有的。對於救援工作來說,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不過整體來說,超過了72小時之後,被困人員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三天之後,整體的救援工作也不如前面那麽緊張了。

肖遙不是專業的工程師,在子虛鎮上造出那台水切割機是憑借腦中想起前世某部美劇中情節後的靈光一閃。他在災區的主要工作,還是在醫療帳篷裏幫忙救治傷員。不過肖遙也不是一位專業的醫生。他被張醫生留下,除了因為他表現得很能幹外,也是因為他身上有一張去年暑假去美國的飛機上給人開胸放氣後因為有些後怕而去考的急救員證。

在這三天時間裏,陸續到達的各個方面的救援人員越來越多,剩下需要搜索救援的地方越來越少,人手也就越來越充足。三天之後,在有了更多專業的醫務人員到達,補充到各個急救醫療點的情況下,縣城裏那個醫療點內的醫務人員也有了充足的人手,兩位醫生也終於放過了肖遙這位不是專業醫生的急救員。

子虛鎮發生的事情,已經在災區的救援隊伍中傳開了。許連長和陳工兩人也把事情經過向這次抗震救災的兩位總指揮大領導分別做了匯報。肖遙這位“能幹”的明星不僅在災區裏出了名,也算是在領導那裏掛了號。在通過那位央視記者了解了一番肖遙這位明星的情況,又得知醫療急救方面不是特別需要肖遙這位急救員之後,兩位領導本著人盡其才的想法,又商量著給肖遙安排了一個新的工作。

這次地質災害發生以後,華夏也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一些援助。除了物資外,還有一些國家派來了專業的救援隊伍。這些國外的救援隊伍在工作上都是非常專業的,很能幫得上忙,但是因為語言的原因,在交流溝通上卻有著一定的困難。聽說肖遙是個學霸,還曾經做為國際交換生在美國待過一年,外語肯定是不錯的,所以兩位領導就找到肖遙,請他做各個國外救援隊伍的聯絡人,負責溝通聯系的工作,必要的時候,也兼職一下翻譯。

肖遙對搜救、搬石頭這種靠體力賣力氣的事情沒什麽興趣,也不認為自己會比那些專業的救援隊員做得更好。結束了在醫療點的工作後,也沒興趣繼續待在這裏了。他是沒有組織的散兵遊勇一個,並不是必須聽從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原本是打算就這麽直接離開的。可那位叫做楊冰的央視女記者帶著兩位領導找來,跟他商量了對他後面幾天的工作安排後,肖遙再次打消了離開的念頭,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