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搞事情

“確實很厲害!”趙興華擺了擺手,示意考生們安靜,笑著對肖遙道。

“謝謝老師誇獎。”肖遙矜持的笑了笑。

“先不說你的過目不忘,反正我感覺好像已經不止一千字了。”趙興華非常感興趣的問肖遙道,“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你這種一心多用的本事是生來就有的嗎?你是什麽時候發現自己有這種能力的?還是說你是通過什麽特殊的方法鍛煉出來的?”

相對於肖遙那恐怖的記憶力,趙興華對肖遙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分心多用顯得更感興趣。看劇本、背台詞的確是每個演員都繞不開的一件事情,但是這方面的能力再優秀,也不能就此斷定你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好演員了。而且這種事情,就算你天賦資質差一些,也是可以解決的,無非就是比別人多花上一些時間罷了。而這種分心多用就不一樣了,這種天賦和能力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才是更為難得的。

申戲的表演系和燕電一樣,主要也是教斯坦尼體系的方法派。也就是所,他們也是教學生如何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將演員和角色融合成一個人。可是凡事也都講究一個度的掌握,在表演學裏,這就涉及到演員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了。

第一自我是本我,是自然人的生命形態。第二自我是理性的“我”,是意識形態,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自我理性認識,是承載了各種文化、思想、意識形態的載體。而對於演員的表演來說,第一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第二自我自然就是所扮演角色的那個“自我”,由角色的思想、精神、靈魂所形成的自我。

在表演中,演員追求的就是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重合,將自己變成那個想要演的角色,以角色的那個“自我”的狀態去進行表演。在那一刻“我”就已經不再是演員本人,而是活生生的那個角色。這也就是所謂的“入戲”了。

可如果一個演員入戲太深,又有可能會出現“戲過了”或者是難以從角色中抽離的現象出現。

當初孫之皓第一次找肖遙演話劇時,也曾經談到過這方面的問題。當時一方面是孫之皓相信肖思齊再婚之後肖遙入戲的程度不至於太深,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孫之皓本人一直陪在肖遙的身邊,隨時監督把控著肖遙的表演。

甚至是肖遙第一次拍電視劇演“承影”時,也與這個問題有些關聯。當肖遙在拍戲之外也一直處在“承影”的角色狀態時,其實也是一種“入戲太深”的表現。只是那時候他還算是個孩子,“承影”這個角色本身也並不招人討厭,所以大家對他的狀態比較包容,沒有強行要求他抽離角色,打斷他的角色體驗。可如果每部戲每個角色肖遙都是這麽去演的話,恐怕也沒有幾個劇組能夠受得了他。

最為理想的狀態,是一個演員在感性的體驗入戲時,同時還能理性的監督自己的表演,把握和拿捏著自己表演的程度,這也就是要求要分心二用了。

不過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即便是那些特別厲害的影帝影後級演員,也沒見誰真的可以把心分成感性和理性兩塊分開運用,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大概也只有精神分裂的病人了吧?

所以當趙興華見識到肖遙這真正意義上的“一心三用”時,這位老爺子的心裏是異常的激動和興奮。在他的心裏,肖遙絕對是在表演上有著罕見的優勢和天賦。他在肖遙的身上,也看到了將那種純理論的理想化狀態付諸於實踐的可能。因此老爺子連肖遙的書法都顧不上看,首先關心起肖遙這種“分心多用”的技能到底是天生的,還是通過某些方法可以鍛煉出來的。

“算是先天後天都有吧,”肖遙道,“不謙虛的說,我的腦子確實比一般人要好一些,從小記性就特別好,學東西也快,但是卻比較難以長時間的保持專注。我在小學的時候,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是經常上課放空走神,也因此被老師罵過。後來到了初中的時候,我自己提前把語文和外語兩門需要背誦的東西都背下來了,等到學校早讀課的時候,我就偷偷在課堂上自學韓語。為了不影響別的同學,同時不被老師發現,我把韓語的教材夾在豎起的英語書和語文書裏,試著嘴裏讀英語,眼睛看的卻是韓語教材。可能我的腦子的確是比較好吧,結果發現我竟然真的用這種方法把韓語給學進去了,那算是我最初發現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的時候吧。”

“我靠,這樣都行!”現場的考生們估計不少都有過在課堂上幹其他事的經歷,可是像肖遙這種一邊讀英語課文的同時還能一邊看韓語,那可是聞所未聞,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