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王老板很生氣(第2/3頁)

尤其是寶島,羅媛在了解之後,感覺這裏就是一個未被挖掘的大寶藏。

大家往常提到寶島,印象更多是這裏的綜藝、偶像劇或是瓊瑤劇,這些都是內地人民對這裏的大概印象,至於寶島的電影,大家基本上都是嗤之以鼻。

尤其是最近這十年,寶島電影能夠取得高票房的真是屈指可數,這不是形容詞,而是一個真正的兩次,都不用兩只手,一只手甚至就能數的過來。

但其實寶島電影也有過自己輝煌的時間,就和國內一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寶島電影新浪潮中,實際上誕生過不少耳熟能詳的佳片。

像是非常經典的作品《搭錯車》,講述寶島的退伍老兵啞叔養育養女阿美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還有一支經典插曲,叫做《酒幹倘賣無》,感動了不知道多少人,還有像是《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這些優秀歌曲,也同樣出自這部電影。

除了《搭錯車》之外,還有《光陰的故事》、《小城故事》、《早安寶島》、《藍色大門》、《暗戀桃花源》、《運轉手之戀》等等很多優秀電影,這些都是來自於寶島。

這段輝煌來的很突然,也很短暫,到了新世紀,寶島電影很快就沒落了,尤其是最近這十年,更是幾乎在亞洲電影市場消失掉。

究其根本,就是他們的路走岔了。

縱觀寶島電影的歷史就會發現,這裏的電影導演太過鐘愛文藝片,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的內地電影導演一樣,滿腦子想的都是該怎麽表達自己的思想,當然最重要的是該如何獲獎。

一直到馮導的賀歲片,張導的《英雄》大片出現,國內商業片導演的地位才漸漸上來,再隨著好萊塢電影越來越看重這個市場,華夏電影的氛圍才漸漸朝著商業化靠攏。

而寶島更慘,他們沉浸在電影新浪潮的美夢當中,比國內的導演‘醒’的更晚,或者說壓根就是在裝睡,這裏的很多導演比國內的更加偏激,哪怕到了新世紀,依舊對商業電影不屑一顧。

故步自封之下,文藝片電影自然不敵劇情、特效都更加精彩的商業片,市場也跟著電影的低迷票房而低迷。

目前寶島電影市場更像是一塊放逐之地,別說好萊塢不重視,就連臨近的港島和內地電影都不重視這裏。

而且寶島電影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有些時候前十都看不到一部本土電影,可見寶島電影混的是有多麽的淒慘。

但慘歸慘,人才卻不少。

尤其是文藝向的導演人才非常多。

羅媛雖然不太看重文藝片,可這種類型的電影卻也是一個成熟影視公司不可或缺的。

因為一家影視公司,不該只看重單純的利益,還要有精神追求,就像是有錢人一樣,你光有錢那就是土豪,是暴發戶,但要是你有些文雅的愛好,那麽你就不一樣了,說不定還會被冠以儒商的雅號。

影視公司也一樣,急需要商業片賺錢,也同樣需要文藝片獲獎。

兩手都要抓,才是硬道理。

所以為了挖掘這裏的人才,羅媛甚至專門出差來到了寶島,親自拜訪了幾位知名導演。

但是過程並不順利,幾位大導演對於來內地拍戲表示意動,但也顧慮重重,羅媛在接觸發現這些問題後,在心裏也是給自己提了個醒。

雖然剛開始受挫,但羅媛並沒氣餒,邀請不到這些老家夥,她就把目光盯準了寶島年輕一代的導演。

羅媛看重了幾個目標,覺得是不錯的人選。

而在羅媛和這些年輕導演的接觸過程中,發現和之前那些知名大導演完全不一樣,後者顧慮重重,前者卻特別的有沖勁兒,尤其對於華藝提供的機會,他們都表現出了極度的渴望。

某位年輕導演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悄悄和羅媛說了一句話。

“羅總,我覺得現如今的寶島電影市場就像是一個牢籠一樣,我們全都是被囚禁的人,出不去這裏,我們就看不到未來。”

羅媛對這番話深以為然。

她在寶島這邊談好了六位優秀的年輕導演後,又去了港島一趟,在這裏又簽下了三名導演。

港島的導演對於商業是有十分優秀的嗅覺。

因為這裏的電影市場從一開始就沒有走偏,大家都是沖著票房去的,不然那個年代,港島電影這邊也不會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了。

隨後羅媛轉會內地,閃電出手,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並購了四家電影公司,又拿下了幾位自己中意的電影電視劇導演,至此,羅媛的計劃基本上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了。

至於剩下百分之十,羅媛是希望簽下幾名知名導演的,畢竟那些青年導演光是有潛力並不夠,他們還不足以擔當大任,而羅媛需要找到一些有實力,身經百戰的導演,來分擔聶唯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