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街頭(第3/3頁)

以前親戚家蓋房子,家裏去湊個三百二百的,現在有錢了,給個五百一千的,又能怎麽著?

在三岔河鄉這裏,農村蓋房子的話,關系比較近的親戚一般都會多出點錢支持一下。這個錢主家會記清楚的,以後你家裏有什麽事,立刻就還回來了,而且根據情況,保證只會多不會少——以前一家一戶想蓋新房,確實比較困難了點,都是大家互相幫襯著過來的。

就算紅白喜事也都記著賬,以後主家會逐漸還出來的。

再有就是兜裏有錢了,以前自己家不舍得吃雞蛋,現在舍得吃了,自己家的不夠吃,還舍得花錢買點給孩子老人補補身體了。

這些錢從他們手裏出來,再流通出去,自然就帶動的其他人也跟著有錢了。

以前是越窮越不舍得花錢,現在是越有錢越舍得花,特別是家裏有牛的人家,也不怕明年就沒了,那就更舍得花。

要不說錢是水呢,流動起來才看出來效果。

許昌盛家裏條件好,也有做生意的,雖然不是學經濟的,但是對於這方面知識的了解,比尚進這個土包子強得多,雖然沒說話,但是心裏想的就多了。

尚進看他不接話,就接著說了起來:“現在鄉裏形勢一片大好,這個局面維持下去的話,要不了多久,派出所的那輛破吉普就可以淘汰了。”

現在派出所除了破的開不動的摩托車,還有兩輛車,一輛是那輛歷史悠久的吉普車,另一輛就是燕飛當初贊助的面包車——有個什麽事的話,一輛面包車不夠用,那輛吉普車依然得出來咆哮。

看到許昌盛還是不接自己的話,尚進就開始說正題了:“你說鄉裏人愚昧也好,說他們文化水平不夠也行。傳統的觀念擺在那裏,一朝一夕的誰也改變不了。就說火葬這事兒,以前鄉裏還讓派出所協助,強制執行過一段時間,可現在情況什麽樣你也能看到。”

“你不是我們本地的,不知道我們這些人有多想讓這個局面保持下去,就算偶爾出點線,大家都是心甘情願的。真的,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連校長都勸我,一定要考個高中。可是我最後還是報了個中專,為啥?還不是因為能早點出來工作!”

許昌盛無話可說,就算是現在,好的中專和中師的分數線,依然比重點高中的高不少。難道是所有上那些中專中師的學生,都不願意上大學嗎?

真不是。

原因也很簡單,想早點出來工作,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