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扶持資金 上電視 機械化(第5/5頁)

等了沒一會兒,一輛小客車開過來,兩人要迎接的人就到來了。這次來的,可是幾個好不容易才請來的客人。

來的是市裏的一家機械廠的技術員,目的是來商量一下做一套自動上料機的事兒。

人不夠,機械湊,這個誰都懂。有一套好用的機械設備,能省的人力就多了。別的地方燕飛可以多招人,但是喂牛上的事兒,燕飛覺得就沒必要,不然人多嘴雜也不好。

這個機械廠生產的設備和喂牛根本就不搭邊,人家是生產工業機械的。

為什麽這些人會來這裏,說起來也是好玩。燕飛這養牛場裏的人說起來現在最高學歷是劉進學,那是正兒八經的老牌大學生,但是他也不喂牛。剩下的學歷高的,那就得說向蕊了,好歹是個中專生。

至於其他人就不說了,黑子他們一幫人的初中畢業證都是有水分的。但是學歷不代表想象力,一幫子年輕人天天和牛打交道,也並不能限制他們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當初河心島開建的時候,不是采購了一批電線杆嗎?當時負責的人是小宋,這家夥還特意去幾個電線杆廠‘考察’了一下。

最初他是好奇,這電線杆這麽長一根空心的混凝土管子,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所以他去電線杆廠的時候,就去人家的生產車間觀摩了一下。

這一看,他就發現了一個事兒。

電線杆廠的機械設備還挺先進的,有個什麽上料機,能自動上料。就是混凝土攪拌後之後,用個鐵皮鬥子把混凝土裝起來,用電帶動著,從一頭走到另一頭,一邊走下面的震動器不停震動著,然後那些混凝土就自動流到了模具裏,省事的很,一個人就能操作。

小宋他們一開始進場,那可都是從喂牛開始的,一看到這個就動了腦子,這個玩意兒要是裝到養牛場裏,把飼料放進去,然後這麽走一趟,那不是一個人就把牛喂了嗎?

當然現在場裏還不行,這裏還用的老式的食槽,高度上有點高,人家電線杆廠的那上料可不用這麽高。但是現在新的養牛場就可以了,因為當初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在新養牛場建設的時候,食槽就沒那麽高了。

這麽一來,如果這個自動上料機可以改進一下,就成了機械化喂牛的設備。

創業早有好處,是你比別人先行一步,機遇更多市場更廣。但是也有壞處,很多東西沒現成的,得你自己想辦法。

和機械廠這邊是早聯系好的,原本人家不樂意幹,因為這個用途太窄。

養牛場雖然不少,但是規模大的不多,而且現在一般的養牛場都用人力,一是現在人工便宜得很,幾百塊錢工資,有的是人願意來幹。

二是還有些人覺得,機器終究是機器,沒人喂的用心喂的好。而且機器容易出故障,三天兩頭的維修,有時候還會耽誤事兒。

也許有養牛的考慮過機械化這個事兒,但是估計也就是考慮,還沒付諸於行動。也就燕老板不但眼光比較長遠,而且該出手時就出手——反正遲早大家都要走上機械化的道路,反正那機器做出來也要不了多少錢。

這個機械廠原本不願意,但是耐不住小宋這人比較耐心,隔三差五地打電話聯系。再就是現在場裏名氣大了起來,特別是最近的黃牛相關的新聞一個接一個的播出,那個機械廠自然就動心了——有個大養牛場能上一套設備的話,再往其他地方推廣,有了樣板也好說話。

燕飛只是出面接待了一下,到現場看的時候就撒手不管了。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幹,有小宋做個接待人就行,自己還得去上學呢!

帶上兩包充當賄賂的牛肉幹就去上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