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扶持

花了一晚上的時間來打麻將,聊正事的時候只用幾分鐘。

甘敬在短暫的懵圈過後和幾個人都留下了聯系方式,覺得吳君茹大氣、劉德樺熱忱、陳珂辛風趣,當然,這都是第一印象,不能真說明一個人到底怎麽樣。

可是接下來的幾天,他是覺得劉德樺身上除了熱忱之外還有認真。

《寒戰》劇組如果沒有夜場戲,白天收工大約就是五六點鐘,演員們下班、回去、吃飯、休息,等到一系列完畢,通常時間是到了七八點鐘。

劉德樺選的時間就是這個點,他打給甘敬的電話聊的不是麻將,不是劇本,而是對於新導演的扶持。

甘敬有些不解,不明白為什麽華仔會和自己說過這個,他覺得即便自己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好,但人情往來處關系不應該都是徐徐漸進的麽。

“因為回去後的第一天晚上,我給你打電話聊扶持導演這個事,你沒敷衍,而是很誠懇的討論和提意見啊。所以,我就覺得你這個後生仔很不錯。”劉德樺在電話裏給出了這樣的回復。

他是一個很有禮貌、很尊重別人的人,其實以阿甘現在的作品、獎項、票房來說,他平時的脾性是不會用“後生仔”這樣一個充滿前輩氣息的詞匯的,不過這幾天聊下來覺得阿甘秉性確實不錯,說話間也就多了些隨意。

劉德樺的職業態度是沒得說的,在圈裏一向備受好評,而且他對影視行業也有一副熱心腸,早在05年的時候就一人出資做了個“亞洲新星導”的計劃,投資了亞洲範圍內的新星導演,其中就有寧浩的《瘋狂的石頭》。

這個計劃做了兩期,最終仍舊是因為資金問題終止了,然而劉德樺對於影視行業的熱忱仍舊不減。

他對於躍升出來的阿甘有過很早的注意,不只是在對方的作品方面,更關注了一些其他人不在意的細節,諸如對於影片的投資、參與了京劇扶持基金、捏合了特效公司的合並。

在去梁朝瑋家打麻將之前,劉德樺還聯系了一番汪強,較為詳細的了解了一番阿甘參與《寒戰》投資的始末。

可以說,他對於阿甘的了解是頗多的。

甘敬自然不知道這些,只是覺得華仔不愧是演員圈裏的典範。

他向來是人給我面子、我給人面子,華仔這幾天說的事其實很簡單,核心仍舊是對於新人導演的扶持,但打算擴大投資範圍,目前算是在尋找志同道合的戰友。

講真,甘敬對這個計劃興趣不太大,可是在考慮到工作室簽下的一個青年導演周申、近期遭遇的改劇本困境時,他忽然覺得也可以嘗試做一做,但是範圍有所不同。

導演固然重要,編劇也不容小覷,扶持範圍要增加扶持新人編劇——在華夏,編劇的地位著實不算高,可這個職位是有些難以量化的作用的。

甘敬對此深有所感的一個例子就是曾經和陳凱戈導演合作過《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這位也是《活著》《赤壁》《白鹿原》的編劇,保證了影片敘事的優秀、流暢和最起碼的下限。

像陳凱戈導演自從巔峰之作後開始慢慢走下坡路,甘敬覺得他就是缺少了和好編劇的合作,另外包括張一謀導演的作品也是如此,《英雄》這類他自編自導的簡直不能看。

拍出兩部電影來就覺得自己能導也能編,甚至有的還要開始下場演了?

膨脹是病,要改。

國內導演習慣性的是從副導或者攝影轉型而來,編劇出身的頗少,出名的幾個如李安、王家衛、韋家輝,作品是習慣性的偏靠譜側——李安讀的是導演專業,但他的前兩部作品都是自己寫的劇本。

甘敬在和華仔的電話溝通中表達了對於編劇的看重,認為培養扶持出一個金牌編劇可能產生的效果甚至堪比兩名導演,畢竟後者只要導出一部成功的片子就很容易後續拿到投資,編劇則不同。

劉德樺有表示仔細思考。

這方面的事情,甘敬在稍稍理順之後仍舊交給了老陳,他在原則上是同意試試水的,也打了心思覺得可以把這個事綁到華夏特效的戰車上。

——物美價廉,新人導演的指定特效合作。

——阿甘指導,特效優惠。

這個時代,特效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甘敬對於這一點的趨勢是堅信不疑的。

時間到了九月底,《寒戰》劇組的戲份已經完成大半進度,它的特效鏡頭不是特別多,辦公室鏡頭反而不少。

因為去掉了一位導演,所以不論是汪強還是甘敬都對挑了擔子的梁樂民更為關注,甚至有討論過需不需要再換一個導演。

這部戲之所以用兩個新人導演是為了捧他們上位,可也不會為了捧人上位就犧牲掉兩個影帝聯合加盟的影片。

索性,梁樂民扛住了壓力,他拍出來的鏡頭剛開始是由監制每天審閱,隨後就是兩天一審、四天一審,到了後面就變成了一周一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