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首周爆炸

2011年,11月1號,阿甘主演的《無法觸碰》在法國巴黎全球首映。

法國是歐洲大國,經濟、文化影響力都是大陸上數一數二的,華夏方面在這邊也有為數不少的留學生和華裔。

華夏國內國外生活的人是兩種不同狀態,在外面的人長年累月見到的是白人、黑人,他們對於出現在眼前的黃皮膚有種天然的敏感。

更何況,相比其他領域,影視圈的華人膚色要更少——甚至於,應該說是少得多。

從甘敬出現在好萊塢的時刻,他在全球範圍內最鐵的粉絲首先就是生活在國外的華人,這就像是華人球員即便球場上表現不多,但仍舊會吸引很多同胞到場看球支持一樣。

隨後甘敬先是有了一個很不錯的票房,接著獲得了戛納影帝,後來又有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可以說,在甘敬逐漸成長、擁有影響力的過程中,他黃色的皮膚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激勵,就是一種標志。

甘敬並不知道他在這方面給人帶來的激勵,但受到激勵和影響的人會給出反饋。

或早或晚,終究會至。

這一天,電影首映,世界著名華人演員的身份首先給《無法觸碰》票房帶來了第一層爆發,法國國內的留學生和華人不約而同的湧進電影院。

午夜場,甘敬漸漸入睡的時刻,觀影完畢的觀眾紛紛出了影院。

“阿甘演的真好。”

“對啊,阿甘是咱們的影帝嘛,他就是在好萊塢都很厲害的。”

“你們有沒有覺得這部影片的配樂特別棒?我就聽出有莫紮特的,有肖邦的。”

“嘿嘿,再牛筆的肖邦也彈不出老子的憂傷。不過這片子真好,看完心裏暖暖的,沒啥刺激的,但平淡的也挺有滋味。”

有走在前面的學生和朋友聊了幾句,忽然回頭沖著從午夜場走出來的絕大部分黃皮膚同胞喊道:“這是阿甘的電影,大家回去多宣傳宣傳啊。”

“肯定的。本身演的就不賴!”

不少人紛紛響應,更多人的都已經不顧深夜時分發了動態和短信——facebook、推特、國內QQ空間、人人……凡是他們手上常用的渠道都用上了。

精力充沛的學生黨在回到住處之後第一件事不是睡覺,而是在法國網上寫了分享和影評。

——“推薦新片《無法觸碰》,單純的影片,單純的友誼,美好純粹,給人以能量。”

——“雖然我在法國讀書,但以前不喜歡看法國電影,它通常都是深邃而又真實的。我的生活已經很累了,只想著輕松一些。這次本是為了支持同胞阿甘的電影,但看完之後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奧瑪·希樂觀,菲利普溫潤,真的特別喜歡這部影片。我會二刷的!”

——“我也去看了,華夏人的說法+1。”這是位老外影迷。

——“我認為這是一部並不遜色於《藝術家》的影片,值得推薦。”《藝術家》是今年法國大爆的本土影片,被認為是明年奧斯卡獎項的有力沖擊者。

淩晨時分的分享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到了第二天白天,這些帖子混合著媒體的報道讓更多的法國本土人注意到了這部新上映的影片。

《無法觸碰》是由法國高蒙電影和美國華納共同發行的,這兩家的渠道都不容小覷,上映前的影片宣傳規模就已經做的很到位。

第一波影迷帶來了良好反饋,第一波媒體報道的內容也多是正面的,這就吸引了更多人去影院觀看電影。

溫暖,純粹,不艱澀。

這是影迷拋開其他場外因素,在欣賞完影片之後的直觀感受。

歸根結底,影片票房還是要依照它自己的質量來支撐,《無法觸碰》有這個底氣,電影本身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有愛而不賣腐,柔軟而又真摯。

可以說,這部影片幾乎是涵蓋了所有的影迷群體。

第二波觀看了電影的影迷反饋連帶著之前的余勢未消讓法國院線重新評估了《無法觸碰》能帶來的利益,默默的提高了屏幕數量。

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好口碑帶來了好票房,好票房提高了放映數量,放映數量再反過來助力票房。

僅僅一周時間,不論法國媒體,還是影片劇組,大家都能清晰的得出判斷——《無法觸碰》的票房要爆了!

《首周票房狂攬1200萬歐元!》

《黑馬殺出,阿甘周票房冠軍!》

《阿甘目標:法國票房過億!》

《<無法觸碰>引發觀影熱潮!》

《法國院線上調拷貝數,周冠軍再迎利好!》

……

“阿甘,看起來,你的目標要實現了……”

當導演奧利維在得到前兩天的成績反饋時他心裏就有了大概印象,但首周票房數字實打實放在他桌上時還是有些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