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風骨的學者(第2/2頁)

天然氣壓縮機這件事,發計委其實是鉆了牛角尖。榆重已經搞出了壓縮機,只是性能不如希曼茲等西方企業。如果希曼茲它們的產品性價比合理,使用技術較為成熟的進口設備,以保證西氣東輸工程的質量,當然是一個好的選擇。但現在人家漫天要價,性價比已經很差了,這與禁運又有什麽區別?在這種情況,咱們為什麽不能用自己的設備呢?

至於說到萬無一失,其實進口設備也是會出故障的,也有使用壽命的約束,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麽萬無一失的事情?

“你這個想法,倒是有些道理。”韓宏思索了一會,緩緩地說,“不過,目前的情況和國外禁運畢竟還是不太一樣,因為國外並沒有說不賣給我們,只是價格高於我們的預期而已。有些專家認為,國外的價格高,並不意味著就是在勒索我們,而是國外企業更注重產品質量的結果。產品質量好了,價格自然也就高了。我們一味追求低價,放棄質量要求,是對國家、對人民的不負責任。”

“我草,這是哪的專家啊,懂不懂啥叫定價機制?國外賣8000萬一台的設備,賣給我們變成1億4000萬,這還不叫勒索?”馮嘯辰直接就爆了個粗口。

王振斌微微一笑,說:“老幺,這是我們上個月開會的時候有一位專家的觀點,這位專家嘛,其實你也認識他的,就是你的老熟人,高磊教授。”

“哈!”馮嘯辰不禁笑出聲來了,鬧了半天,是這位仁兄啊。想當年,他提出國際大協作理論,要求中國放棄裝備制造業,專注於當國際組裝工廠。結果,他的理論在喧囂了一陣之後,被高層和實踐部門否定了,他也因此而沉寂了一段時間。近年來,他又逐漸開始活躍,不過骨子裏那股“恐洋”的情結始終沒有改變。馮嘯辰也曾看過他發表的幾篇文章以及接受記者采訪時候的言論,其基調基本上都是認為外國人無所不能,中國一無是處,中國唯有跪著才是正道。

“你們發計委的口味也太重了,怎麽會請這樣一位軟骨病患者來當專家?”馮嘯辰不屑地評論道。

韓宏笑笑,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嘛,高教授也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我們開研討會的時候,肯定是要請他這樣的大專家來發表意見的。再說,持相似觀點的也不只有他一個人,他這種觀點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王振斌補充說:“我們請的經濟學家,十個裏起碼有六七個是和高教授觀點相近的,就算不請他來,別人也同樣會這樣說。”

“十個裏有六七個?”這回輪到馮嘯辰咂舌了。他平時接觸的圈子主要是搞工業的,大家談得最多的都是如何趕超西方發達國家。他不知道,在經濟學家的圈子裏,西方萬能論才是主流,你敢說中國具有趕超西方的能力,信不信人家分分鐘就能約上幾百個校友聯合簽名要求開除你的校籍?

“韓主任,您的觀點是什麽呢?”馮嘯辰轉向了韓宏,問道。

韓宏淡淡一笑,說:“這些學者的觀點,我們也只是作為參考而已。按照一些人的看法,咱們根本就沒必要搞產業政策,我們發計委也根本就沒必要存在。不瞞你說,有一次開會的時候,還真有一位學者提出應當撤銷發計委,還說我們發計委的存在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如果什麽都聽他們的,我們就別幹活了。”

“嗯嗯,這位學者也不失為有風骨的學者了。”馮嘯辰調侃道。

韓宏冷笑道:“風骨當然是要的,但同時也要有腦子啊。算了,這些話也不值得在意,咱們發展經濟、自力更生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小馮,你剛才提的思路不錯,如果國外直接對我們搞禁運,我們的西氣東輸也同樣是要搞的。既然進口設備買不起,咱們就用國產設備,正好也給國產設備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