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各謀生路(第2/2頁)

又比如說,礦山機械裏需要用到減速機,這也算是一種標準件,應當由專業企業生產。但在榆北重機,同樣有一個減速機車間,主要的任務就是生產幾種本企業的產品中使用的減速機。因為主體業務萎縮,這個減速機車間也就沒事幹了,好幾十人就這樣眼巴巴地等著其他部門給他們送業務來。

再至於說到廠裏的車隊、醫院、子弟學校、招待所、食堂等等,就更是臃腫不堪了。光是食堂就有100多職工,中層幹部有十幾人,這些人都是依托著廠裏的業務生存的,這兩年業務不景氣,各種招待都減少了,食堂也就閑下來了。

這些天潘才山在榆重搞內部整頓,馮嘯辰也沒閑著,帶著自己的手下認真剖析了榆重的各方面情況。他發現,榆重的15000名職工中,從事主體業務生產的只有區區4000人,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可以裁撤的中層幹部等。另外超過10000人都屬於各個輔助部門,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是完全可以從廠子裏剝離出去獨立存在的。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馮嘯辰便在思考對榆重進行拆解的方案。把這些輔助部門拆分出去並不困難,但它們成為獨立法人之後,如何生存,是馮嘯辰必須考慮的問題。經過這些天的醞釀,他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等著與潘才山交流了。

“榆重的主體業務部門,也就是金工車間、鑄造車間、幾個機床整機車間、總裝車間,加上生產、銷售、財務等處室,總共大約是4000人的樣子。其余的部門,包括後勤的所有部門,以及諸如軸承車間、減速機車間等等,都可以分離出來,形成自負盈虧的主體。各個單位的場地還可以維持現狀,但在業務上和財務上,要獨立出來,讓他們去自謀生路。”馮嘯辰道。

潘才山道:“思路是對的,但要讓這些部門自謀生路,難度太大了。就比如說軸承車間,過去就是為總裝車間提供配套的,現在要讓他們自己去找業務,我擔心他們適應不了。”

“如果有一家成熟的軸承企業願意兼並榆重的軸承車間,幫助軸承車間改進技術,生產新產品,潘廠長覺得如何?”馮嘯辰笑呵呵地問道。

“那還有什麽說的!”潘才山毫不猶豫地說道,“只要有人願意接手,我絕無二話。軸承車間也是100多人,能夠給他們找到吃飯的地方,我還有什麽不樂意的?”

王偉龍看了看馮嘯辰,微微一笑,並不吭聲。有些事情潘才山不知道,王偉龍卻是知道的,他知道馮嘯辰自己就開了一家軸承公司,還掛著一個中德合資的幌子。這家軸承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在國內雇不到熟練工人,還是王偉龍從羅冶幫馮嘯辰介紹了一批退休工人過去救場。王偉龍不知道這家公司現在的情況如何,但聽馮嘯辰這樣說,估計就是打算用這家公司來兼並榆北的軸承車間了。

馮嘯辰看出了王偉龍的意思,也只是一笑,沒有解釋什麽,而是繼續對潘才山說道:“潘廠長,我這些天聯系了一些朋友,主要是各地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也有一些國企,他們都表示有興趣到榆北來看看,了解一下榆重的技術實力。如果合適的話,他們願意接手一些輔助部門,無論是直接兼並也好,入股經營也好,總之,都能夠幫榆重分擔掉一些壓力。”

潘才山道:“無所謂,兼並也行,合股也行,現在國家不是提倡企業改制嗎,我老潘不是那種老古董,只要能夠讓企業扭虧,怎麽做都行。”

馮嘯辰道:“那好,如果是這樣,我就通知他們過來了。不過,在企業改制的過程中,潘廠長可能還得給他們一些支持。榆北的職工都是端慣了鐵飯碗的,現在讓他們扔掉鐵飯碗,恐怕會有一些障礙的。”

潘才山點了點頭,鄭重地說道:“障礙是難免的,但企業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鐵飯碗還能有多大的價值?我想,只要這些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給的待遇足夠好,能夠給工人一些保障,他們是能夠想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