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信陳先生(第2/3頁)

“歸根結底一句話,我們有平台,廣闊天地有人才,那隨之要求我們的就是一點點的耐心和胸懷,具體的框架具體安排專業的人去搭,我們大家能不能做好監督,有沒有那個信心去給選上來的人一些承諾……”

最後,陳昊還是將一個選擇題拋回給了大家,你們都是前輩,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來找我,我肯定是要給面子,況且這也是我作為從業者當仁不讓的事情,可你們不能當甩手掌櫃,這麽大一攤子事,我沒有那個精力去完全管起來,也並不是非我不可。

既然大家要做,那就敲定了,華夏影視促進協會能成事,那就是敲定了的事情堅決的執行不大一點折扣,同時不能因為做大了就頤指氣使,更不能借用平台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任何人說出華夏影視促進協會不公平的一件事,有理有據,那就查,從頭至尾查個幹幹凈凈,對任何人都絕不留情。

任何體系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陳昊所能做的就是兼顧雙方的理由,更多對弱勢群體照顧一點,剩下的慢慢去補充,慢慢在前行的過程中去修復,華夏影視促進協會走的很好,這也讓眼前這批音樂界的大佬們很有信心,在餐桌上就已經打了保票,同時也都各自代表著一些圈內的音樂公司和經紀公司,做了一個口頭的承諾。

在這批人中間,口頭承諾其實就夠了,上面的人敲定了方向,第二天就會有具體的工作人員實施具體計劃,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口頭承諾直接落到紙上,變成一條條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條款,這之後才是正式的啟動計劃。

陳昊提出了一個可能,那就是這一次不管是樂樂,還是籌辦方的幾家公司,甚至未來播出的平台,或是電視或是網絡,都只是投資方,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話語權只有建議權,整個話語權集中在華夏音樂促進協會裏面,由所有的會員進行掌控。

當然這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陳昊也從未想過去做絕對公平,他能做到相對公平也就問心無愧了,或者說那就算是他的最高目標了。

有崇高的理想是好的,但現實就是現實,他最聰明也是最被外人認可的一點就是從小到大陳遠平告訴他的道理:“人要懂得知足,懂得什麽是滿足。”

我問心無愧的做事,拿到想要的成績就好了,太過遠大的目標去追尋的結果就只能是永遠面對著遙遙無期,永遠都沒有得到的機會,永遠都只是覺得觸手可及卻發現始終你也觸碰不到。

陳昊最後並沒有接受導師的位置,但他接受了節目總制片人的職務,他也表示自己會全程關注、全程參與到其中,只是時間忙碌起來沒有辦法釘死在一個地方,整個框架他保證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偏移,真要有那一天,就是他無能為力會馬上離開節目的一天。

他離開節目。

這是非常沉重的一份承諾,他的動態幾乎是萬千矚目,一旦他參加一個節目,到最後半途而廢,什麽都不用問,外面不需要有任何的料,全世界都會知道肯定是節目出現了問題,而陳先生一直以來良好健康的形象會確保所有人第一時間將矛頭對準節目。

“陳先生肯定是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看到了不公平的事,不然他不會離開,節目肯定滿滿都是蛀蟲,這樣的節目就不應該存在,我們就算管不了節目,也會管住自己的眼睛,那樣的節目我們一眼不看,跟節目有關的新聞我們一個不看。”

陳昊的承諾,所有人都堅信如果出現什麽藏汙納垢的事情他解決不了選擇離開,那一定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一定會讓節目瞬息之間從雲間跌落谷底,節目的結果一定會比陳昊的離開要慘得多。

當天晚上這頓飯吃到了十一點,小迪正在美國做宣傳,陳昊也就懶得回四合院,直接就住在了公司,回到辦公室,本打算直接走進一側的休息室,借著壁燈微弱的燈光看到了放在辦公桌上的“片酬計劃”策劃書,從冰櫃內拿了一串老式的冰棍,打開辦公室的大燈,靠坐在椅子裏,重新翻開策劃書。

這東西其實沒什麽可看的,也都是專業人士進行數據整理哈拿上來的綜合分析數據,他要做的就只是看看能否得到自己的認可,如果得到了,直接拍板,接下來的事情會有專門的人去做。

鑒於最近東西方的互通有無,很多國家都參與到其中,貨幣與片酬之間就產生了化學反應,這種事華夏很早就碰到過,當年的成龍李連傑,在好萊塢有了定位的片酬之後,回國之後真的沒辦法拍戲。

李連傑拍攝《投名狀》的時候,在好萊塢那邊是有千萬左右級別的片酬,他當然不可能自毀身價,就只能是友情演出,不然那時候的美元千萬級別,換算成華夏幣,得要七千多萬,當時這部戲的投資才多少錢,完全無法負擔這部分的片酬,更何況當時劇中還有劉德華,就算不是國際影星,但在國內的地位並不比李連傑差,有一個好萊塢身價讓李連傑片酬高一些是可以的,真要高出太多,那劉天王也是要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