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諾貝爾獎的青睞(第2/2頁)

“華人之光!”

這個稱謂先是從唐人街傳出來的,隨後就開始成為所有華人最驕傲的一件事,他們將陳昊比作華人之光,哪怕沒有任何淵源,只因我們是同種同根的華人,那我出去都很驕傲的面對身邊的朋友,只因我是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

我是華夏人。

在外出旅遊或是在國外留學打工的華夏人,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雖說不至於讓所有的地方都對華夏人另眼相看,但在小範圍內的圈子裏,一個留學生宿舍裏有來自世界各地幾個國家的學生,平日裏你可能不太顯眼,可當這件事出來之後,你寢室的室友會情不自禁的問你:“嗨,你能跟我們講講MOUSE在華夏故事嗎?”

發生在舊金山的一件小事,以近乎於無法想象的速度,成為全世界多數國家都轉載評論的一條新聞故事。

一個餐館,服務員李冰燕是一名來自華夏的打工者,四十歲,有一個上高中的孩子在國內,依靠著夫妻倆在國外打工賺的錢來供養。

餐館不算高档,但由於有幾道不錯的華夏菜,也經營韓餐和日餐,生意不錯,時不時會有一些富人來這裏吃飯。

別看美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又多少年對所謂種族的歧視問題很是重視,在台面之上似乎已經做到了,可在私下裏的生活中,關於歧視的問題就從來不曾斷過,從很小的細節很生活化的細節裏,無時無刻不再提醒你這之間深入他們骨髓中的差異。

有一位客人的貴重物品,一枚摘下來忘記帶回去的鉆戒,剛吃飯還沒有意識到,吃著吃著想起來了,卻發現桌上已經沒有了鉆戒,隨行的客人也很確信當時洗手之前,對方是將鉆戒摘下來放在了餐桌之上。

他們可以鬧,可以要求報警,可以用法律途徑或是餐館老板的途徑來找尋鉆戒,但他們沒有權力要求對服務過的兩名服務員進行搜身檢查,李冰燕就是兩名服務員之一。

居高臨下的一種審視,帶有對低等生存群體的鄙夷和懷疑,似乎這樣的人就會做這種事一樣,言之鑿鑿肯定東西就是被兩個服務員偷了,如果不馬上交出來他們就報警。

一個是來自島國的女服務員不斷的鞠躬道歉,同時申辯自己並不會做偷盜的事情,是不是客人自己忘記放在哪或是碰到地上了,不要冤枉她。

“你沒有拿就證明別人沒有拿嗎?地上我們已經找了,並沒有,剛才只有你們兩個靠近了我們的餐桌,不是你們拿了那是誰拿了,你們知道那枚鉆戒的價值嗎?我想你們都是打工的黑戶吧,要不要我報警將你們抓起來遣送回去。”

餐館老板也解釋,表示她們都不是黑戶,這種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還希望客人自己找一找,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丟失鉆戒的女客人,說話就比較難聽,且能夠看得出來她是有著明顯歧視傾向的人,生活中也該是如此,話就非常難聽,帶有一些國家、種族、膚色的仇視。

當他們不依不饒開始對李冰燕兩個人盡興深度質疑,就差搜身的當口,李冰燕表示自己不是黑戶也沒有偷東西,如果要報警她現在可以站著不動等待警察來,但如果你們要搜身,那是對我的一種侮辱,我不接受這種侮辱。

“華夏人?”

“華夏人。”

懷疑東西被偷盜的憤怒沒有消散,但很明顯幾個人看向李冰燕的眼神變了,那種發自骨子裏的歧視感覺散去了大半,剩下只是單純我東西丟了只有你在附近的懷疑,而不是你作為非我族類的那種居高臨下的歧視。

“你是MOUSE的同胞,那我們願意相信你會遵守美國的法律,可我們的東西確實丟失了,這個問題需要解決,我們現在報警吧,讓警方來處理這件事,如果是我們冤枉了你,我們會道歉。”

這種轉變,就讓李冰燕覺得世界一下子對自己敞開了懷抱,那種我是華夏人我驕傲的感覺,不是自己給自己的,是從對方的身上傳遞而來的,是從一個男人得到了世界認可漸漸傳遞出來的認可。

個案,那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