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高大上了(第2/2頁)

技巧方面無可挑剔,情感方面有鮑勃迪倫的視頻,有陳昊自己兩天來認識的老人觀感,演唱他的歌曲,或許無法重現那個時代的情感或是歌曲本身當年所蘊含的意味,但在這裏,所有人都知道他演唱的歌曲是在致敬,是在重現屬於鮑勃迪倫的輝煌。

《戰爭的主人》、《旭日之家》、《像一塊滾石》。

接連,陳昊唱了四首歌曲,他知道這些並不足以具有代表性,只是單純將自己喜歡的歌曲,在這裏演唱出來,詮釋出他對整個蒙特納音樂節的感受,完美的唱功毫無瑕疵的展示給現場幾萬人,沒有大家以為的那種感動,有的只是一種追憶,有的只是現場相當一部分上了年紀的人在跟著台上合唱。

也就是在蒙特納音樂節這種特殊的地步,才會有這麽多的年輕人也能夠唱出幾首鮑勃迪倫的歌曲,換在一般的演唱會,那些年輕人之中估計都會有人不知道鮑勃迪倫是誰。

現場有很多人的眼眶是濕潤的,包括高曉松宋柯這樣的音樂人,在音樂人這個頻道內是不分年紀的,能夠看到鮑勃迪倫都很感動,在聽到陳昊能夠那麽完整的演唱出他的歌曲,該有的一些味道也都有,兩天的接觸不光是讓他認識了鮑勃迪倫這個人,鮑勃迪倫的音樂態度,也在彼此的接觸中傳遞。

真正的翻唱,唱腔、技巧、方式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夠讓聆聽的人閉上眼睛似乎感覺到了原唱的出現,那是一種音樂態度,哪怕哪哪都不一樣,你聽了,依舊會覺得,翻唱者傳遞出來的是原唱演唱這首歌曲時的音樂態度。

高曉松能夠理解鮑勃迪倫為什麽不親自上台,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身體不允許,最後是環境不允許,他現在每一次登台牽扯的東西都太多了,當然了,他如果執意要做那誰也阻攔不住,到了這個年紀這個地位,某些特定的時候是可以固執任性的,就像是他要見到陳昊,那就可以見。關於舞台他的渴望不多,音樂的釋放在音樂節的街頭巷尾他已經過足了癮,看到陳昊上台,已經足夠了,不管是提攜這個年輕人也好,還是給這個年輕人巨大的壓力也好,鮑勃迪倫覺得自己這個忘年交做得足夠好,不敢說承擔多少歷史使命,單談這一次的蒙特納音樂節,滿足了,非常完美的一次旅程。

《Rolling In The Deep》,陳昊作為自己表演的收尾,也將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超級大嗓,在這樣一個沒有邊際的演唱環境,徹底釋放出來,在國外的第一次表演,將所謂情懷的東西都扔掉,心底還有一抹要爭氣因為我是華夏歌手的想法。

歌曲的氣勢,正符合當晚的環境,大家需要在音樂節的終結句點之前,感受一些真正大氣魄。

為何要有這麽大的場地露天演唱,為何要搭建舞台,為何要出動大批的安保,這些耗費的金錢甚至要超過音樂節前三天的消耗,真正存在的價值並不如音樂節,為何還要有?

讓整個音樂節,有一個可以完整釋放的句點,也是這純粹音樂節稍微市場化的一點改變,多了,蒙特納音樂節就不是蒙特納音樂節了,少了,單純的民間音樂節也沒有辦法得到市場的認可。

陳昊過後,又上來幾個在歐洲範圍內名氣不俗的歌手,並沒有說他就成為了當晚的壓軸,但在第二天所有報道蒙特納音樂節的媒體中,都將來自華夏的這位歌手,著重介紹了一下,也在《Rolling In The Deep》熱度正在慢慢下降的時候,來了一次回暖,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這首歌年輕的創作者和演唱者。

真正稱得上是爆炸新聞的,還是落到了華夏本土,從中午開始就在網絡上滾動播出各類消息,高曉松、宋柯等人都接受了采訪,陳昊演唱的現場盡管看的不太清晰,鮑勃迪倫的視頻出場卻足夠震撼,所有娛樂版面的頭條,盡數全都是陳昊。

芒果台接收到的最好一條新聞反饋就是來自朝廷台:“整理好資料,發過來一份,晚上新聞聯播播出。”

在蒙特納,陳昊下台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啟程離開這裏,車子離開蒙特納十幾分鐘後,留下來善後拍攝的攝制組就傳來一段視頻,維雅娜的家門前,聚集了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