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電影首映(第2/3頁)

這是整部電影最緊張,最刺激的一段打戲。

季導的拍攝個人風格極為明顯,真實、鮮活。演員肌膚真實到能看清毛孔,別有一種野生的、生機勃勃的天然美感。

而拍攝時力求現實感的一鏡到底式鏡頭,既考驗導演把控節奏能力,又考驗演員演技,偶爾的回憶片段亦引人遐思。

整部電影帶著頗為明顯的港片風格,為過審本就剪去不少暴力血腥鏡頭,留下的自然都是精華。

姜行舟非常聰明,設計讓三人距離拉開,出其不意肘擊其中一人眼部,另一只手劈掌砍在後頸,讓他短暫昏迷過去,並順勢拿走了他的槍。

走在前面的兩人此時回過神,舉槍射擊,姜行舟往地上一滾躲過去,而後消失在巷子口。

他緊緊伏著墻,雖然身上繩索已經解開,但嘴上還貼著一塊黃膠布,無法說話。

他輕微地呼吸,努力不發出一點聲音,明亮的眼睛愈發冷靜銳利,面上沾著血和泥,頭發散亂,竟比平常衣冠整齊模樣更叫人瘋狂心動。

不少觀看的粉絲心跳得比普通觀眾更加激烈,如擂鼓,幾乎要跳出喉嚨,要大聲地叫出來釋放壓力,要為他贊美尖叫。

但這樣緊迫的氣氛讓她們的尖叫牢牢鎖在嘴邊,一邊是為姜行舟的遭遇,一邊是為美色所迷。於是也只好強忍著,發出激動到極致的小動物似的嗚嗚聲。

三人打戲拳拳到肉,幹凈利落又狠辣,格擋、進攻、閃避,速度快目標準動作狠。季導在打戲部分並沒有搞什麽旋轉跳躍轉圈圈慢動作消耗觀眾耐心,請來的武術指導同樣非常專業。

姜行舟溫和的面孔多了幾絲瘋狂,他不惜以傷換傷,以肩上中槍為代價突進撞向其中一人,右手奪去手上槍支順勢抓著對方手臂往地上狠狠一砸!槍托敲擊在額頭,這一下狠手直接將對方擊暈。而後立刻轉身,對即將撲上來的綁匪扣下了扳機……

另一邊,同樣解決完對手的孟宇飛正扶著墻跌跌撞撞往外走,眼前卻突然一黑,有什麽人躲在他身後打暈了他。

一雙手從他身上摸走了名單。

警察趕到時,現場全是昏迷的傷員,名單卻消失不見。

……

這段發生在暗巷裏的打鬥

,幕後黑手究竟是不是姜行舟?他的溫柔和深沉,究竟哪一面才是真?姜行舟小時候究竟經歷了什麽?

舊日沉疴已經看得入迷了。

她抽空迷迷糊糊想起來自己之前的憂慮,然而此時這種憂慮隨著心神沉浸越來越淺,繼而轉換成一種為可以預想到電影票房大賣的前景喜悅的沖動。

電影裏江秋十化的妝並不濃,為了追求真實,季導恨不得讓他素顏上陣。角色本就是溫和人士類型,聽上去似乎和江秋十本性相差不大。剛官宣時粉絲們去看了小說,普遍都對本色出演這件事有共同擔憂。但現在成品一出,舊日沉疴完全放下心來,盡管是對他熟知如真愛粉絲,也難以第一時間將這兩人聯系在一起。

舊日沉疴清楚地知道,姜行舟只是江秋十飾演的一個角色,但她仍不受控地,為姜行舟溫和表象下黑暗如深淵的本心所迷。

他演活了姜行舟,正如十年前演活了[天將明]中的鄭曦一樣。

一個優秀的演員,應當如他一般,賜予每一個角色立體的生命,叫他們永遠活在精神世界裏。

江秋十同其他人一樣,默默看著電影。

藝術表演者,本應有顆比常人敏感的心,能夠更加清楚地感知細微處喜怒哀樂怨嗔癡。

江秋十卻只覺得自己的心被關進了玻璃罩。

他看著緊張處,知曉這一段叫人緊張,看到歡快處,知道這一塊兒讓人喜悅。他隔著玻璃罩,冷靜地為電影每一幀評估。

最終,他評估出來一個不錯的結局。

電影已經到了結局。

走投無路的姜行舟沒有被放棄,為了報仇,他間接害了很多人,但是曲頌依舊沒有放棄他,她依舊相信他,愛著他。

曲頌陰差陽錯死去,姜行舟冷靜地布置後路,想以此栽贓曲頌的父親曲和。

但是他終於承受不住了。

曲頌的死,是壓在姜行舟心頭最後一根稻草。

誰也不是天生的反社會心理。

如果沒有小時候那場綁架案,沒有自己的父母在眼前被殘忍殺害,長大後沒有得知綁架案真相,沒有小時候的被欺辱……也許他能真正成為那樣表裏如一的溫和紳士吧。

只可惜,沒有如果了……

沒有人會知道,但是他自己知道一切來龍去脈。

帶著真相過完下半輩子?

不,不要。

十幾年為復仇而活,仇人都要報復完了,接下來再也沒有什麽能支撐他活下去了。

然而這真的是在復仇嗎?

受到報復的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