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戲開拍(第2/3頁)

只要動人、真實,就夠了。

楊琴是科班出身,演技自然不差。換上樸素利落的勁裝,臉上塗抹上“血跡”,溫柔長卷發紮起,她站在那兒,活脫脫就是書裏的曲頌。

堅毅、聰慧、果敢的曲頌。

江秋十調整了一下面部表情,瞧著冷漠的可怕。

[奪命追擊]原著就是一本不太尋常的刑偵小說,男主姜行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式人物,出場形象溫文爾雅,陪著青梅竹馬曲頌一起出生入死。

可誰也沒料到,一系列故事正因姜行舟而起,他在策劃報復所有人,包括曲頌父親。

故事最後,姜行舟像所有電影裏的反派一樣,非常俗套說出了自己一切行動。他什麽都算到了,他引得警方、官員們團團轉,他讓所有該付出代價都嘗到了惡果。但他唯一沒有預料到的是,知道真相後,曲頌依舊愛他,願意為他而死。

楊琴只要扮演一具屍體就好。

她揉了揉眼睛,眼圈瞬間泛紅了,落下淚來。她找好了位置,隨時準備躺下,然後被江秋十抱在懷裏就行。

“好,你這個感覺就很對。”季導說著,“你現在過去試試,看看打光效果。”

邊說邊比劃:“對,等會呢走到這裏來,低頭看曲頌,這裏的感覺我已經跟你說了。然後蹲下去,再跪下去抱起她上半身……blabla”

攝像機已準備好,曲頌調整位置後躺在地上,安然閉目。

這是電影末期一場戲,一言以蔽之就是男主殉情。

“Action!”

江秋十……不,是姜行舟。

姜行舟慢吞吞地走過去。

姜行舟來到曲頌的屍體前。

腳尖踢了踢她的手。

他好像沒什麽表情,又好像要哭出來了。

曲頌按照計劃死了,下一步……對,下一步該把她弄到路邊。

然後那個老頭會按照既定的計劃,路面打滑,刹車失靈,他一定會開車撞向路邊最粗的那棵樹以防發生車禍,他也一定會提前從駕駛座的窗戶上跳出來,這樣他就發現不了副駕駛那一側的大樹旁靠著自己女兒。

隨後的爆炸,會把一些細節證據毀滅。

死亡時間誤差在一小時以內,只要沒有屍檢……不對,法醫不會去屍檢的,作為家屬,只希望曲頌能夠入土為安,不會聽殺人犯的解釋,這只是一場普通的車禍,為什麽要屍檢呢?

最終只會有一種結論——曲頌是被自己父親開車撞死的。

姜行舟已經想好了結果。

他臉上帶著奇異的笑,邊碎碎念著自己計劃蹲下去,手上帶著醫用手套防止指紋泄露,他要抱起曲頌,然後放到指定地點。

不知道為什麽,姜行舟整個人都在顫抖,最後連手指尖都顫抖起來。

他下意識去摸曲頌的臉。

他戴了橡膠手套,隔著一層的手感仍舊溫軟,他看著一動不動的女友,突然愣住了。

戶外難以現場收音,季導邊指導拍攝邊解說。

“姜行舟心裏只想著計劃,他沒有料到,自己真的產生了這樣的情感,他一直不屑一顧的情感。姜行舟一直以為,他在騙曲頌,也不是完全欺騙,他覺得自己對曲頌是有感情的,可是這點感情,剛好用於做欺騙的幌子。”

“可是現在計劃達成了,姜行舟才模糊地意識到,曲頌到底有多重要。”

這一段放在原著裏文字表述很有感染力,各個階段的心理描述極多,人心本就是復雜、矛盾的。但是如果要影視化,這一段的效果就會很難體現,一個前期偽裝的惡人到大結局突然大徹大悟,只會讓觀眾覺得莫名其妙,強行正能量。

編劇改編以後,除了將前期姜行舟“感化”的情節增多以外,這一段劇情也刻意拉長不少。

姜行舟自殺,放在劇本裏短短五個字,台詞亦只有零碎幾句,其余全靠演員自己發揮。

這就更考驗演員功底,能否通過短短一分鐘,讓觀眾看出這個人物合理的、復雜的變化。

三人討論了很久,決定先拍一條試試。

……

姜行舟本該是要將她抱到路邊的。他的眼神、他的動作、他的表情……無一不在掙紮。

右機位的攝像拉近,放大了特寫。

這些微的顫抖,從指尖,到唇瓣,連瞳孔都晃動的厲害。

最終,姜行舟的眼神徹底崩潰。

仿佛有一層膜從他身上揭去,顯露出新生的,不敢示人的真心。

一種名為悲愴的情緒,一點一點地湧上來,凝成水珠,充盈於眼眶。

“我……”

姜行舟哆嗦著嘴唇。

他終於清醒過來,自己幹了件多麽愚蠢的事。

他一直自詡生活在黑暗中,卻沒有察覺,最後一絲光正是被他親手葬送。

姜行舟的那滴淚,終是沒有掉出來。他抱緊了懷裏的人,屏幕特寫中,男人瘦削身軀不斷顫抖,喉嚨裏溢出難以抑制的痛苦又絕望的嗚咽,像失去伴侶的孤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