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已不再是過年最欣喜的那個人(第2/4頁)

“媽,我這不是回來了嗎?”何笑眼眶也紅了,望著兩年沒見的老媽,記憶一下子就回到了他剛去燕京的那一天,當時正好是在鄉下種地,老媽起早送他,從村裏一路走到車站,最後只留下何笑一個人在車廂裏嚎啕大哭。

當年的畫面,歷歷在目!

而如今的生活好了,這樣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不管距離多麽的遙遠,只要想見了,隨時都可以訂一張機票飛來,再也不用為錢發愁。

金錢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爸……”

何笑擡頭看著眼前一語不發,只是臉上布滿笑容的父親,嘴裏咽哽的喚了一聲。

父親何建東是他一生的偶像,同時也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何建東是個很聰明,但是不善言辭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有些叛逆,念完初中後就輟學了,也由此展開了他坎坷的一生。

因為沒有文化,輟學後無事可做,只能出苦大力,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跑去打石場搬石頭,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先推兩車的石頭才能吃上飯,晚上天黑透了才算是下班。

他第一年去的時候,連最小塊的石頭拿起都費力,三個月後幾十斤的大石抱起說走就走,不幹活就沒飯吃,活生生的把力氣練出來了。

而這一幹,就是十年。

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就這麽白白浪費給了采石場。

十年後,二十六歲的何建東結婚了,對象就是母親李成娟,也許是老天可憐他,所以賜給了他一個漂亮的媳婦。

何建東把李成娟娶回家,只花了一萬八千塊錢。

婚後夫妻倆生活一如既往的拮據,采石場的工資已經養不活一家人了,於是經人介紹,只有一把子力氣的何建東又找了另一份工作,依舊是出苦大力,給糧庫抗麻袋。

這一幹,又是十年。

算上之前采石場的工作,整整二十年的青春歲月,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燦爛的二十年,就這樣沒了。

後悔嗎?

當然後悔。

何建東不止一次痛恨當年的自己走錯了路,就算不是念書的料,他跑去當兵也比出苦大力強。

他曾在醉酒後拉著何笑語重心長的說過這麽一段話:人一定要多見世面,你所接觸過的人,你所經歷過的事,都決定了你的視野,而你的視野決定了你的格局,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

這是他用半輩子的時光換來的經驗。

所以何笑輟學後,選擇去燕京闖天地,何建東並未阻攔。

念書很重要,但不能念死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只有走過了千山萬水,見過了一城又一城,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重新見到父親,昔日的種種刹那湧上心頭,何笑不由咽哽。

這是他的父親,沒什麽出息的父親,也是最有出息的父親,值得他用一生去心疼和敬佩的人。

“看你的完蛋樣兒,哭什麽哭,男兒有淚不輕彈不知道嗎?”

何建東嘴角咧著笑容,拍了拍何笑的肩膀,父子間的情感不像母子間表達的那麽直接,父親很少會擁抱兒子,關愛也很少直接表現出來,都是藏在心裏,不語不言。

“爸,現在生活好了,你跟我去燕京吧!我在大城市買個房,讓你享享福。”何笑把眼淚收回去,充滿孝心的提議。

何建東卻是搖搖頭,不言苟笑道:“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在老家呆著挺好,再者說親戚朋友都在老家,我去燕京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幹嘛?你不如花五十萬給我包一座山,讓我每年打打松樹塔,賣賣山貨。”

父親對燕京無感,倒是喜歡呆在村子裏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對大山有特別的感情。

何笑只好點點頭,老人家確實不喜歡折騰,偶爾去外面旅旅遊可以,但是定居肯定不願意。

“這糟老頭子一天天凈事,兒子也是一片好心。”李成娟瞪了何建東一眼,轉而微笑道:“兒子,過完年你領媽去三亞看看海唄。”

“行,過完年咱們一家人都去三亞過冬。”何笑一口答應下來。

去三亞算是老媽的一個願望了,她一直很想去看看溫暖的熱帶,過一次舒服的冬天,那邊也有很多她的朋友。

東北人似乎對海南天生就有一種向往,有點經濟能力的都去那邊了,以至於海南東北人泛濫,被網友戲稱為東北第四省。

老媽也沒免俗的憧憬三亞的舒適,所以對自己兒子一點都不客氣的提了出來。

何笑自然滿口答應,錢對他來說就是一串數字,他賺錢就是為了給家人花的,哪怕一下揮霍出去幾百萬他都不心疼。

說實話到了今天這一步,何笑一點都不擔心自己未來會窮,因為華國的明星最賺錢,錢只會源源不斷的進賬,他有著千萬的粉絲基礎,就沖這一點,他不想賺錢都不行。